当前位置>文学园地

防止“共情伤害”、保护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0    作者:徐光献

这段时间,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放开后疫情的快速蔓延,社会舆情出现一些不利于人们心理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特别是有些自媒体为了蹭热度、赚流量,大量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有关疫情发展的各种虚假信息,包括散布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对防疫问题的种种言论,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由此产生心理恐慌,形成了“共情伤害”。这种现象,既搞乱了人们思想,增大了人们心理压力,又导致一些人对党和国家防疫政策产生误解,动摇对中央防疫政策的信心,造成极大的危害。

“共情伤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当你长期大量地关注灾难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人们的心理健康,会让人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疫情事关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大家对疫情信息的关注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和适度地关注,大量负面的和煽情的信息,会让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心理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压力上升,直接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导致病毒感染。因此,防止“共情伤害”、保持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它是战胜病毒、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防止“共情伤害”、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多听大道信息,坚定战胜病毒信心。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致上”的抗疫理念,采取“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代价,把我国的新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到了最低限度。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和国际抗疫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从抗疫斗争的长期性和经济发展大局考虑,果断决定调整防疫政策。随着各地防疫措施的放开,出现了病毒快速传播和医药等防疫物资的一时短缺等现象,人们感到有点措手不及,甚至产生一些恐慌心理,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自媒体片面夸大病毒危害和疫情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多听党中央的声音和国家媒体的大道消息,少听和不信自媒体传播的小道消息。在“共情伤害”的考验面前,我们每个人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和病痛所吓倒。不能因为防疫政策调整产生的负面效果和影响,而对党和国家的防疫政策产生误解和怀疑。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就一定能够夺取战胜疫情的最后胜利。

二是做好心理保护,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战胜病毒。对社会自媒体的信息不要过多关注,更不要轻易相信。要利用微信等手段大力弘扬正能量,不转发和传播消极信息,共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要多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电视节目等,开展有利于提振精神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更要重视搞好心理防治,最大限度的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病痛的决心,尽快使自己从“共情伤害”的感觉中走出来。要坚持以养为主,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这是战胜病毒、恢复健康的治本之策。让我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迎接美好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