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学园地

老团长的传统课

发布时间:2023-02-01    作者:徐光献

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尊敬的老团长季凌因病去世,享年96岁。1940年,新四军从江南打到江北,来到江苏启东县。当时季凌只有13岁,正在读初中,看到招兵布告就毅然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季凌是部队中年龄最小的娃娃兵,先是参加战地服务团搞宣传,一年半后被部队选派到抗大学习通信技术。培训结束后,季凌先后在华中、华东地区部队担任报务员,从此一生与通信兵结缘。他最后在浙江宁波军分区司令员的岗位上离休。

我于1968年入伍不久,季凌就担任我们通信团团长的职务,直到1978年调离该团。这十年,我从战士成长为连级干部,对老团长印象最深的是他一次次给我们讲的传统课。那些年,我和战友们最喜爱听的政治课就是团长讲的传统课。老团长讲传统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大多讲他当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讲当年部队所处的艰苦环境和官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他讲得感人,我们听得入神,在听故事中受到感染,得到激励。

老团长讲传统注重抓住三个时机:

第一个时机是新兵入伍后。每年新兵到部队以后,季团长工作再忙,都要亲自到新兵大队给新战士讲一堂传统课。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老团长给新兵上的入伍这一课,在每个新兵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帮助他们端正入伍动机,迈好军营第一步。

第二个时机是每年老兵退伍时。一些即将离队的老战士想法比较多,他们退伍后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做到退伍不褪色?针对这些问题,老团长用心的给大家讲好传统课。他讲到当年部队在敌人夹缝中生存,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官兵们严守纪律,听党指挥,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人民军队的本色。他讲到当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解放大西北的数十万部队在新疆就地改编为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数十万抗美援朝凯旋归来的部队舍弃小家为国家,直接开到北大荒垦荒种粮。他教育老战士要以前辈们为榜样,树立家国情怀,以国家利益为重,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永远保持军人本色。在他的谆谆教育下,老战们卸掉了思想包袱,愉快迈上新的征程,决心用实际行动为部队争光,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退伍军人。

第三个时机是部队在野外驻训时。一般情况下,我们团每年都要组织进行一个多月的冬季野营训练。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革命老区和革命遗址所在地,组织参观最多的是皖西、皖南、苏中和茅山等地的革命纪念馆。每到一地,部队驻训数日,老团长都要求政治机关组织部队分批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然后他结合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重要事件给部队讲传统。皖南泾县是当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和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他任团长十年间,部队先后三次到这里驻扎训练。官兵们在老团长的带领下,参观新四军军部遗址和皖南事变纪念馆。在这里,他给大家讲述当年新四军官兵在国民党反动军队重兵包围之中英勇战斗的壮举,沉痛悼念皖南事变中牺牲的先烈们,学习新四军官兵抗战救亡的民族大义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有一年,我们团驻训在皖南深山中当年新四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老团长还找到了他那时驻扎过的羊风卡村和老房东。他当时是新四军的报务骨干,正是在这里他发挥自己的精湛报务技术,第一次取得了新四军与延安党中央的联系。为此,新四军官兵欢欣鼓舞,领导宣布给他一次特别嘉奖。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们全团驻训在苏中泰兴的黄桥镇,这里是著名的黄桥战役战场。老团长把部队集中在镇上一个破旧的大礼堂里,给大家讲述当年黄桥战役的情景。他还激情地唱起了当年部队和老百姓四处传唱的“黄桥烧饼歌”。他要求各个连队都教干部战士学唱这首歌,都要让大家吃到黄桥烧饼。这首黄桥烧饼歌让我至今难忘:“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哎,多打胜仗多缴枪!……”那是1940年,在黄桥决战期间,黄桥人民千家万户赶做当地特产“黄桥烧饼”,车推担挑从四面八方送往前线,还组织担架队抢运伤员,对取得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一仗,新四军以不足一万兵力,打败了韩德勤号称十万人的进攻,战果十分辉煌,而战斗中黄桥民众支援新四军的情景,更是感人肺腑。“黄桥烧饼歌”是一首军民鱼水情歌,是一曲人民战争的胜利凯歌。这堂黄桥镇的传统教育课,让我记忆终生,受益终生。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担任团领导以后,老团长己从部队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我们不忘老团长经常给部队讲传统的好做法,几次登门请他再回到团里上传统课。每次到团里来,老团长都十分高兴,认认真真地给官兵讲好传统课。革命传统里闪灼着灿烂的思想火花,凝聚着我们的党魂、军魂,是感染力、影响力最强的政治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