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学园地

长河落日去有声

发布时间:2023-02-23    作者:莲塘

元旦刚过不久,尊敬的章珍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内心纯净而深邃的岁月回音,似风铃,让人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在冷雨微寒中感知柔情万千,每每温习生命的韧性和光彩。

说来惭愧,我与章教授曾在一栋楼上班,其大作走进视野,却在所迎新会上。那时还有些迷茫,有幸与《离退休生活》不期而遇,无意间瞥见她的大名,眼前一亮,颇感亲切,也有些诧异。印象中,她身体不算硬朗,尚能妙笔生花,想必身子骨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不承想,她静静地守护内心的风景,斜阳疏影留晚照,金星万点缀枝新。

记忆中,她灵源泉涌,笔力雄俊,纤细却壮硕凌厉。比如扫描身边人物,透射出的纯良气质,不仅令人喜爱,更让人若有所思。《学习路上的追梦人》(20207期),讲述了两位参加过抗美援朝老兵,奔九了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故事,绘就铁干虬枝的宏阔苍劲,撩拨你我的心绪。母亲面对手术,“我是一个兵,我要像战士上前线那样,不怕流血牺牲地去争取胜利”,助力度过感染积液重重关卡。在病重的最后日子里,老人身上插满鼻饲、输液、透析、导尿等管子,仍不时呻吟“我是一个兵”的旋律,生命竟然又延续了好一段时间,直到百岁哼着它离开。《弥留之际的歌声》(201910期)娓娓道来,诠释奔跑时代的从容、优雅和豪迈。退役军人小杨,崇尚简单,但理发认真,不起眼却别有洞天。小区改造常搬家,大家想方设法追店剃头,让《他是劳动者》(20213期)浓妆淡抹,在平凡中显见真诚,于小节中体会朴实,美的使者跃然纸上。

不仅如此,即使柴米油盐、养花种草,她也挥洒不俗的韵致,艺览万象之光。高洁典雅的兰花,有君子美誉,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她也不吝笔触,《家有吊兰受益多》(202010期)粉墨登场,将吊兰比喻为“绿色仙子”,全天候的“保健医生”,忠实的环保卫士,耐人寻味。乡恋,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挂念。《家乡的美味快递》(202210期)不同凡响:“橘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压弯了树梢,点缀了家园。他们还在院子里放养土鸡,发展起了生态养殖。这些家禽,倚仗橘树遮风挡雨,呼吸着新鲜空气,刨土吃虫,叼着嫩草,引吭高歌,为了一条蚯蚓争夺追逐。它们时而给橘树施肥,时而跳上树杈栖息,时而在草丛里下蛋,只只长得精神抖擞,珠黑冠红。如要宰杀,还要付出冲刺的气力。”会心的方块字雀跃欢呼,惟妙惟肖,情趣盎然,正所谓情系故园景增秀。

不过,人间纵有风情万种,她对《生活》情有独钟,以至在闲聊时也总以此为话题。如《我和<生活>在一起》(202010期)吐露,有好些作品不仅自己反复阅读,还会推荐给亲朋好友。她平时非常牵挂战友,通过杂志传递出来的信息,对老友学习生活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获得慰藉,投稿发表《战友常在<生活>见》(20212期)。去年庆祝刊物30周年,她撰写《在<生活>中学习》(20223期)一文,分享心得体会,像孤独中开出的心灵繁花,越发情深意长。

浮光掠影,梳理的只是部分代表作品,带来的美好回忆分量十足。文字,大多是能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的,而读她的文章,时有揪心和痛楚。事实上,十多年前她就中风了,尽管有老伴数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日常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孤寂冷清是常态。好在月刊添丁进口,可能解决不了现实的困难,但能带来处置问题的勇气信心,吹散烦忧,轻装前行。

时光不语,言为心声。想起她在《养兰之悦》(202111期)中,感慨“看叶胜看花”。一次一次惊喜之余,见证兰花的冰洁素丽,清艳含娇,肃静坦荡,四季苍翠。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一切美好的绽放,都在那些优秀的作品里,宛如星星,不常见,却一直都在。人们有理由相信,心中有爱、有活力的人,永远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