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学园地

又见浓浓战友情

发布时间:2023-09-21    作者:吴天津

915日上午,我乘坐高铁,从南京前往池州,参加原预备役高炮师战友聚会。列车风驰电掣,行程1小时15分钟,眨眼之间就到站了。出站后,我叫了一辆的士,直奔聚会地点池州大九华宾馆。

这次战友聚会,是几位退伍老兵发起和组织的。他们曾经是师领导的驾驶员、机关工勤队的战士,当兵的时候,与首长机关朝夕相处,官兵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传承军魂,再叙友情,此前他们己筹划安排了四次这样的聚会活动。接到这次活动通知后,我非常高兴,立马表示参加,很快添加了战友聚会群。一时之间,“首长好”、“战友们好”,群里非常热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句句暖心的问候,大家又唱响了战友之歌。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聚会的时刻到了。江苏、安徽、江西、山东的战友,有乘火车的、坐大巴的、自驾的,先后到达聚会的宾馆。负责会务的战友,忙前忙后,热情接待,精细安排了食宿。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我看到,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而今都40岁出头了,额头上也有了道道皱纹。他们褪去了昨日的芳华,却又多了几分稳重和老练。有几位战友,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显得特别高兴、特别兴奋。“你好啊,兄弟”,那熟悉的声音,亲切的称呼,又在耳边响起。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看到这么多熟悉的战友,我好像又回到花旗营营区,想起了当年一张白纸、两手空空、三移驻地、艰苦创业的情景。1998年底,江苏预备役高炮师宣告成立,当时白手起家,无立足之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师党委协调地方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占地4万多平方米,新建5座办公和生活用房,一个花园式营区拔地而起。还记得,常委“一班人”深入428个县(区市)476个乡镇,很快完成编组任务,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的目标。

黄海之滨摆战场,炮声隆隆射“天狼”。师首次参加实弹射击考核,4个连队一举击落航模拖靶11具,取得了“开门红”的优异成绩。20021018日,师召开基层建设表彰大会,百余名军地领导聚集在沙家浜革命老区,分享发展进步的喜悦。回顾这些往事,参加聚会的战友,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而今,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这支部队撤销了,再也见不到老部队了,大家都有一种道不出的惋惜和留恋。

当天下午1630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开始了。大家不分年龄大小、兵龄长短、职务高低,各自前往,自由入座。战友们围坐在5个大圆桌,相互之间无束无拘,你一言我一语,重温友情,再话当年。有几位年轻的战友说,他们在军营生活时间不长,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结下的情愫太浓了,不管时空发生什么变化,战友之情不会变。“战友情,一辈子”。这是大家内心里的表白,也是战友们的共同心声。

傍晚时分,拉开了晚宴的序幕,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把聚会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分别后的思念、压抑在内心里的情感,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战友,当即献诗一首:一览江山秋意降,禅云邀客聚池城,当年沙场摸爬滚,今日故乡拼搏争;迷彩张扬军旅色,硝烟炼铸兄弟情,千杯不醉杏花酒,地藏讴吟赞誉经。“干杯吧,再来一杯”,你敬我,我回敬你,觥筹交错,不亦乐乎。几个小战友排队给首长敬酒,端起一满杯,一饮而尽,“我们干了,首长也喝掉吧”。酒过三巡,多才多艺的战友争相登场,一展歌喉。一首《战友之歌》,唱得激情飞扬,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又再现了浓浓的战友之情。

聚会安排一天半时间,前往九华山和杏花村参观游览。走进九华山,远处白云翻滚,青山连绵,好一派诱人的景色。“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99米高的地藏王像,目光低垂,仪容威严,给我们捧来了白色如玉的宝珠。来到杏花村,坐上观光车,游览牧之楼、民俗村、鱼歌埠、望华亭等景点,只见一景一特色,好不典雅壮观。传说杜牧诗中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在这里,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给我们放飞了心情,带来了开心和愉悦。

聚时一团火,散开满天星。两天的聚会,重温往事,传承军魂,加深友情,陶冶情操,给战友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活动匆匆结束了,我想道一声:天戴其苍,来日方长,再见吧,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