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学园地

秋染科技岛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徐光献

秋”,象征着成熟和丰收。秋天的景色壮美、明丽、韵致,与春、夏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秋之美,在于它的沉静和丰饶。我爱春天的大地花香,也爱夏天的大地盛绿,更爱秋天的大地金黄。

坐落在滚滚长江之中的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日新月异、如火如荼。在这里,科研机构与住宅高楼如春笋般林立,却在钢铁森林的间隙里,藏着一片让人心醉的秋光。数百亩红高粱垂首而立,仿佛大地举起的火炬;百余亩向日葵正绽开金黄的笑脸,在秋风里轻轻摇曳。岛上的这片炽烈,像是大地倾覆了调色盘,以最原始的农耕之美,与冰冷的科技文明对话,构成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都市的繁华缀上一抹温暖的秋色。

上个周末,我和夫人驾车跨过江心洲大桥,慢行于环岛路上。阳光透过车窗,将她的发梢染成淡金。行至金陵中学江心洲分校,就看到一片绛红色的海洋。道路上停满了车辆,成群结队的游人聚集于高粱地头。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青年在田间嬉笑打闹,摆出各种姿势与红高粱合影。特别耀眼的是一些模仿电影《红高粱》中九儿形象的女青年,她们身着鲜红色的服装,手舞彩巾在高粱地里欢快地跳跃。她们的身姿与红高粱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仿佛再现了电影《红高粱》中的精彩片段。高粱地紧靠汊江岸边,不远处即是著名景点南京眼,江对面的青奥双子塔巍峨挺立,近在眼前,形成了现代都市与农耕文明交织的独特秋韵。我和夫人兴奋不已,选择高粱地里的最佳位置,留下一幅幅美照。

对于红高粱,我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怀。在我的家乡淮北地区,以前高粱是农民必种的大田作物。高粱的产量高、用处广,既可以作为口粮食用,还是酿酒的上等原料。高粱杆可以喂牲口,也可以当柴做饭。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秋季都要同大人们一起到田里打高粱叶。高粱杆下部的叶子去除后,能更好的通风和日照,有利于高粱的生长。高粱需要烈日照晒,光照越充分,高粱穗就更饱满更红艳。北方的高粱长得高大粗壮,红红的高粱穗十分喜人,连片的高粱染红天际。我和一些小朋友时常在高粱地里捉迷藏,红高粱给我留下深深地记忆。

离开红高粱景区,我们来到一片十分耀眼的向日葵花海。该景区大约百余亩,坐落在梅子洲路边。赏花的人群如织,熙熙攘攘的在花海中窜动拍照。日光照射着花朵,花盘追着太阳转动,如同虔诚的朝圣者。整个花海映射出斑驳的金黄色,呈现出温馨华贵的气氛。夫人走进葵花田,她的上衣被秋风拂起,在葵花的点缀下显得年轻俏丽许多,仿佛也成了一株会行走的向日葵。

葵花地旁的高楼像沉默的巨人,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柔软生机。天空是一片清透的湛蓝,浮云如撕薄的棉絮,闲散地游荡。科技与自然在此奇妙交融,竟无半分违和。我举起手机,将夫人与向日葵及楼群一齐收进镜头——这是现代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秋之献礼。

夫人忽然轻笑:这里的秋天,比城市里多了一分味道。是啊,那是泥土与果实共同酝酿的芬芳,是科技岛上最动人的野趣。

夕阳西下,我们漫步于江堤之上,远远望去,江水染着秋日的余晖,仿佛流淌的熔金。在夕阳的照射下,江心洲呈现出江、天、楼于一色的壮丽景观,显得格外美丽。这时我想起古人赞美秋景的诗句,情不自禁地朗诵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描绘的霞光、飞鸟与秋水、长天交融的恢弘秋日画卷,正在我们眼前呈现。

我们驾车返回,一路回味着江心洲的美景。高粱的绛红如大地火炬,向日葵的金黄似阳光凝固,江天的蔚蓝若水晶幕布,共同构成季节性的色块艺术。这里是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科技岛的农耕景观实为当代城市规划的创新典范。科技园区在保持产业功能的同时,兼具生态服务和人文教化功能,成为市民精神疗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