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1953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第66师在河北省原涿县横空出世。今年5月8日,这支防空劲旅将迎来组建70周年。
阳春4月中旬, 江苏滨江之城——靖江市,东风和煦,暖阳高照。来自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和苏北等各地的一百多名老首长和老战友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第66师组建70周年纪念活动,大家追溯历史壮怀激烈,赓续血脉热血沸腾,欣赏演出活跃气氛,观赏美景心旷神怡,品尝美食享尽口福……
谈起这次纪念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时间虽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着实享受到了一次集政治、军事、文化、旅游和地方美食相烩“捅破了天花板”的旷世“大餐”,在老部队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四两拨千金”的“蝴蝶效应”。同时,也圆了全体到会老首长和老战友的多年夙愿,在每一个人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并将终身难忘!
正如贾师长在亲笔书信中所言:“‘靖江会议’让我为之一振,为之一新。徐增骏、倪加明两位战友的光辉业绩和热情款待,使纪念活动出现了出乎寻常的轰动效应,十分成功。可以预料,以后很难再有‘靖江会议’这种氛围了。出席此次活动大多数同志都已七老八十了,来日并不方长,能在有生之年抢救挖掘炮兵第66师的光辉历史,继承光荣传统,褒奖战友功绩,既是责任也是贡献。”
和着军改的铿锵步伐,原炮兵第66师先后被改编为高炮旅、防空旅,直至撤编。为了抒发我们对这支老部队——防空第72旅深厚的思想感情,寻根溯源,并引导正在服现役的少部分官兵正确对待这次军改,我和能苗战友动笔撰写的《沧海横流显本色——向英雄的防空第72旅致敬》一文,于去年12月通过乾坤读书与分享平台公开发表,立即引起了广大老首长和老战友的极大关注,点击量突破4.5万人次,反响热烈,留言众多,热评如潮!
这时,年届耄耋的原炮兵第66师师长贾寿元老首长看到这篇文章后,一下子激活了他多年的记忆细胞,思绪万千,情不自禁,用颤抖的右手,亲笔写来了一封充满激情的长信对我们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详细回忆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援越抗美英烈故事。同时,当年见证了原炮兵第66师组建的邹正新老首长也来信赞许,并回忆提供了当年这支部队的组建过程,特别是组建前志愿军独立高炮第14营在抗美援朝作战中的丰功伟绩。
不久,贾师长又郑重提议由他们牵头举办一次纪念这支老部队的小型座谈交流活动。并像当年抓战备训练试点任务一样“点将”由我与能苗战友具体协调落实。
但是,说说容易,具体动手操作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其准备时间短,人员分散,工作量大,涉及面比较广。又鉴于我们这一批老人早已离岗,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多年,一是无职无权,一个个都是“光杆司令”,形同普通百姓;二是无人、财、物、场地等操作平台和信息技术诸要素保障等;三是拟邀请的与会代表,大都七、八十岁,年老体弱,人身安全风险较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不测事件,对不起老首长。当时,我心底下隐隐的有一种“头抓一把蚤”的感觉。
面对可能承担的风险和困难,我曾许多次打过“退堂鼓”,告诉自己进入古稀之年,还是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别自找苦吃活受罪了。后来,促使我下定决心干这件事情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深感炮兵第66师是我梦想起航、初心形成和改变命运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由炮兵第66师各级党组织给的,没有它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
二是承上启下,敢于担当,重情重义的原炮兵第66师最后一任参谋长、高炮旅第一任旅长张炳兴已经做出了榜样,我必须像他那样,在这支部队需要的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做薪火相传的领引者和带头人。
三是比我小十多岁的商华城、权秀阳、陈迎春3位战友因突发绝症相继离世,深深的刺疼了我的心,实感人生短暂。我必须抓紧时间燃烧自己,释放正能量。
于是,在我们这支老部队的重要节点和紧要关头,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同一连队、不同年代入伍的两位老战友进行了深入沟通,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一位叫徐增俊,1981底入伍,曾任原617团57炮3连卫生员,1985年底退伍回乡后,利用专业所长创业创办了“江苏省华夏中医药研究中心”和“靖江华夏医院”,并涉足工业、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从2022年底起从事对外出口贸易,至今年3月底,累计为国家创汇3000 多万美元。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始终不忘一名老兵和党员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二十多年来,平均每年向社会贫困人员赠医送药50万元以上,累计达到1000万元,先后资助 8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踊跃参与政协帮扶贫困活动,每年向慈善总会等机构捐款,累计达120多万元,多次受到省、市等各级政府的表彰。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向社会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深受当地社会各界尊重和赞许。
另一位叫倪加明,是与徐增俊是同年同乡同一个连队的战友。入伍后,在3连担任过指挥仪测手、班长等职。他于1984年底退伍回乡后,从江苏省靖江县钢瓶厂供销员起步闯市场,练就一身企业经营管理本领,30岁出头时筹资1000万元,通过竞聘上岗,接手频临破产的由原钢瓶厂,奋斗2年转亏为盈。接着,他闯入国际市场,园满完成了英国BP公司订单,赚了第一桶金,积累起资金,不断开发新产品,进军高端装备和军工业,做大做强企业,成功创建了江苏民生重工集团,成为行业翘楚。同时,他不忘回报社会,优先安置退役军人276人,各类慈善捐赠1200多万元,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江苏省最美退役军人、省和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创业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这两位战友在这支部队服役时间并不长,退伍回乡也已经有30多年了,同我们之间又没有血缘和利益关系。但是,他们对炮兵第66师的大爱,他们在整个纪念活动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品质令我刮目相看,心悦诚服!
首先,体现在清晰的思路上。我们与两位战友都把敬重、关心和保障老首长健康快乐,作为举办这次重要纪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要隆重不要热烈,要高雅不要俗气,要内容不要搞花架子”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体现在抢制纪念章上。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贾师长的设计理念,即纪念章要体现炮兵第66师、66师入越作战时的166支队、高炮旅、防空旅和徐、倪两位战友爱心等“五个要素”。据此,两位战友用重金聘请高级设计师,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贾师长“五个要素”的构思,成功完成了纪念章的设计和制作。当我们佩戴上这枚承载着炮兵第66师70年光辉历史的纪念章时,都会想到两位战友的智慧和辛勤付出。
三是体现在高标准接待和活动安排上。两位战友把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地老首长、老战友作为最尊贵的客人来接待,慷慨解囊,以最高标准精心安排入住当地最舒适的五星级酒店,租用最高档会议场所,喝茅台酒,吃当地最好的美食。并请来了当地文艺工作者到现场暖场,租用两辆豪车大客接送,组织参观井岗山分校和丽园等。考虑到与会老首长年龄较大,还专门组织医务人员值班,协调安排公安干警着便衣安保等,实施全时空的跟踪保障。
两位战友以“捅破天花板”的标准来接待素不相识的与会老首长。我在这里要跟两位战友说:“你们用最高标准招待老首长的诚心和热心,与会代表人人都享用和感受到了,像钟程发、刘金田、章其山等老首长在感言中都提到了这一点。”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在纪念活动的当天,倪加明96岁的老父亲病重,生命垂危推入急救室抢救。他把这桩急事交给妻子处理,自己则赶到现场全程参与纪念活动。
无独有偶,徐增俊的老岳母因病于4月14日不幸仙逝,为不影响纪念活动,他与至亲商量,以打破在家守灵三天的世俗,特意将丧事推迟到纪念活动结束后的17日进行。
在整个纪念活动中,帅气阳刚的增俊战友,把充满激情的笑脸,动听感人的歌声,热情洋溢的致辞,献给了参加会议的各位老首长。对痛失亲人的内心悲伤默默地深藏在心里。
我是4月18日通过其他战友渠道才得知以上信息的。对于他们的壮举,使我在痛惜之余,深受感动,千言万语难以言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见真情” 和“大爱无疆”的深刻含义,群山为之动容,翠竹为之倾倒!
回顾在这次纪念活动准备过程中,贾师长对两位战友的关爱,两位战友对首长的关心、尊敬,深深的打动了我。贾师长说:“两位战友的钱不是印出来的,而是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三年疫情企业多数亏损,两位战友挣钱不容易呀!”多次要我与两位战友协商,请与会代表们交一点费用。可是两位战友则执意不让交,他们还诚恳地对我说:“钱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钱就应该用到最有价值的纪念活动中去。”还说:“只要首长健康满意,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期间,要求参加代表人数一增再增,两位战友从没说过半个难字,更没有提及过有关钱字。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两位战友已经离开部队39年,在迈入花甲之年,成为著名企业家之后,仍然永葆军人本色,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关心老部队,以“捅破天花板”的最高标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慷慨解囊搭建平台,组织举办了这次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纪念活动,受到了全体与会老首长和老战友的热情点赞呢?
谁还能告诉我,一次自发自觉组织的纪念活动,两位战友分别遇到父亲病重,急需儿子床前尽孝,和岳母仙逝急需女婿守灵送终的紧急关头,为什么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对党的忠诚和担当,把大爱奉献给了炮兵第66师呢?
两位战友的大爱,秘书组人员的无私奉献,尤其是王晋战友,一个多月来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的艰辛付出,使这次纪念活动搞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场面精彩,犹如“味精”提鲜。
综合各方面的反映来看,自今年3月份纪念活动准备工作开始至今,曾经叱咤风云、驰名疆场的“炮兵第66师”这六个大字,经过多年沉寂,又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重现在屏幕上、文件里、手机中和战友们的脑海里……
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和主持者,对于这次纪念活动,我用心作了四个层面的归纳概括:
第一层面是赞颂炮兵第66师:
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
曾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转战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沙场。
曾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历经沧桑。
曾立下的赫赫战功,
回气荡肠。
曾获得的锦旗奖状,
彰显辉蝗。
曾培育出的优秀男儿
遍布大江南北,祖国的四面八方。
第二个层面是赞颂炮兵第66师:
这是一所大学校,
让一代又一代战士走进这所军事、政治、文化的大课堂。
是一座大熔炉,
淬炼了人的意志,
使人变得成熟坚强。
是一个练兵场,
在日月见证下,
让多少人学会了弄炮操枪。
多少热血儿郎圆了人生梦想。
第三个层面是赞颂炮兵第66师:
纯洁友情的官兵关系,
官兵之间没有年代差,隔代不隔情,代代像亲人。
官兵之间没有距离差,隔山隔水不隔情,天南地北一样亲。
官兵之间没有身份差,永远在当年的角色里,忆青春,话友情。
官兵之间永远是精神上的血亲,薪火相传永不言谢。
第四层面是赞颂炮兵66师:
薪火仍在相传;
红军血脉仍在延续;
传奇炮三连继续奔跑在传奇的路上。
同时,与会代表共同期待,炮兵第66师保留下来的火种部(分)队,一定能够在习主席的统帅下,在强军路上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最后,我还想说,这次纪念活动已经带来了几何式上升的积极反应,全面激活了老首长的美好回忆,并成为了留下来火种部(分)队官兵热议的话题,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昔日,老首长培养我们做人做事,今朝,我们用学到的本事,帮助老首长实现心愿,想到这些,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