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万物丰盈。10月23日,栖霞区军休所组织军休干部100余人赴句容茅山景区,开展“军休党旗红,欢度重阳节”活动,在道教圣地撷取“崇道尚德、与世偕行”的精粹,在壹号兵站追忆“烽火李塔”的峥嵘,望远澄怀,受益匪浅。
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传承中,奉三茅真君开山祖师,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清宗坛”。据史书记载,西汉景帝时期,陕西咸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修道拯民,后人因此称他们为三茅真君,称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茅山自然景观独特秀丽,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2014年,茅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第一站来到“众妙之门”,四个金色大字由康有为所题,大门两边上方有“洞天”、“福地”二字,两旁蹲立石狮,颇有气势。经“睹星门”至敕赐元符万宁宫。有楹联曰:“存心邪狂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我不拜又何妨”。此时道祖太上老君神像神台就在眼前,只见老子神像面容慈祥,浓眉长须,双耳垂肩,左手微托下巴,右手持扇,凝神远望,仿佛在思考,在施舍,神像在蓝天白云绿树映衬下愈加煜煜生辉,福泽天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称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茅山道院敕赐九霄万福宫,又称顶宫,始建于西汉时期,是香客心中的圣地。顶宫依山而建,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之首。宫中陈列文物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徽宗赐给茅山道士的四件珍宝:玉印、玉圭、玉符、哈观。顶宫上有三天门,又名飞升台,相传为三茅兄弟得道成仙飞升之处,此处为大茅峰最高点。台上立石坊一座,两旁有石刻楹联:“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
午时,我们来到了位于茅山景区南10公里的李塔村壹号兵站,这里是红色遗址集聚地,有新四军指挥所、修械所、被服厂、新四军水坝等,参观“烽火李塔展厅”,展厅展示了当年新四军在此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壮烈画面,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场景等,再现了军民团结抗日的峥嵘岁月,撼人心弦。1938年4月底,陈毅、粟裕奉命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茅山地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嵌入敌人心脏,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础作用和枢纽作用,是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新四军在此先后发动了韦岗战斗、新丰战斗、句容战斗等,不断袭击、消耗和牵制敌人,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华中以及全国的抗战。壹号兵站融自然风光、红色展览、红色研学、军事体验、农事体验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基地。
这次重阳节活动,既是一次登高望远的秋游,又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一次战斗精神的洗礼,起伏的山峦,圣洁的宫殿,红色的兵站,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