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苦乐忙年

发布时间:2023-12-07    单位:鼓楼五所    作者:肖继勇
点击率:422
字号设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曾当过一年的小队会计。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农村物资匮乏,乡亲们生活十分艰辛。餐桌上,主食是苞米面饼子、高粱米饭,副食基本是萝卜咸菜,如果哪个家里餐桌上白菜土豆常年累月唱主角,是够令人刮目相看感叹不已了。至于魚肉蛋,过年吃上几口,便喜不自禁引以为荣了。因此,大人孩子盼过年,改善伙食沾沾油水,社员们的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表达了人们期盼过年的心声。

大年临近的时侯,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忙活,有的准备杀只羊,有的准备为孩子添件新衣裳。时光迈入腊月门儿,50年前我与社员们一起忙年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制作豆腐是忙年的伊始,地点在生产队队部大房间外屋地,人手两三个社员。挑选好黄豆清洗干净,温水清泡两天,然后,豆粒儿软乎膨胀陆续上磨,眼晴蒙着布障的毛驴儿一圈一圈地拉磨,一位社员不时眼瞟磨盘,见豆浆溢满,忙不迭吆喝住毛驴儿,豆浆接入水桶。尔后在直径一米多大铁锅之上,木棍支起纱布,豆浆过滤撇去豆腐渣,入锅蒸好。此时,掌握火侯十分重要,火大焦糊,火小夹生。紧接着,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卤水点豆腐,一般由上年纪富有经验的老年人操作。此举若操作不当前功尽弃制做失败,只有操做得当则大功告成。

当掀开锅盖,蒸汽氤氲中,洁白嫩滑的豆制品呈现眼前,豆腐倌挥动手中铲子舀出一块,塞入口中,吧嗒吧嗒嘴,味道纯正的鲜美豆腐,顺食道滑入肠胃,未曾开口说话,人们会从他惬意自豪的脸庞上,揣测出豆腐制做的成功。于是,有人便以朝豆腐倌道喜沾点喜气为借口,先尝为快。连续几个傍晚,各家各户代表手持水桶木盆,沿生产队大门魚贯而入,兴高采烈分得豆腐,回家当作美味佳肴炖上一顿改善生活。余下的豆腐则放置盖帘上,搬到院落冷冻后,放置天然冰箱室外大缸内储存,方便过年食用。

粘豆包是山区农户忙年,不可缺少的食物。腊月门儿一进,开始烀小豆轧黄米面。于是,生产队的磨盘成为"香饽饽"。回乡第一年,涉世不深的我面对磨盘转动首户,竟然是地主成分的一位社员,不可理喻。贫下中农指点迷津,我才明白,原来磨盘很久没有转动了,布满灰尘,地主社员自然首当其冲,变相责令他清洗磨盘,增加他的劳动量,算是对阶级敌人的惩罚手段之一。

黄米面轧好之后,回家和面,面盆放置炕头发酵,同时大锅内烀熟小豆。最热闹的场面要数晚上包豆包了。往往一家农户包豆包,左邻右舍男女老少都去帮忙。主人舀盆水,人们陆续把手洗得干干净净,围坐在火炕上,一手从面盆里抠起一团黄米面,两手拍扁,执筷子或勺子舀出小豆,一手捏好口子,双手轻柔。

人们手里包着豆包,嘴里也不闲着,东家长,西家短,也讲些发生在城里的新鲜事儿。有的男人趁机搞点恶作剧,故弄玄虚白话些瘆人的离奇鬼怪故事,吓唬新媳妇和姑娘们。不乏有人触景生情,希翼由心而发,顺口而出:"共产主义是天堂,黄面团子蘸白糖。"豆包一个个包好之后,底部沾上苞米叶子,陆陆续续挨着个摆好放在大锅帘子之上,盖上盖,烧火的掌握好火侯儿,大约半个小时功夫,掀开锅盖启豆包,少部分豆包盛在几个瓷碗里,供帮忙人品尝,而大部分豆包摆上盖帘,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冷冻之后,收纳好备过年用。

我把黄米面、小豆分发给生产队的每家每户,供大家回家品尝。年跟前儿溯风凛凛中,我背包拎袋回到家,没等进门,迎接我的大队书记为我家已贴好春联:扎根农村干革命,一生交给党安排。在飞舞着洁白雪花的掩映下,大红的对联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