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五七干校散记

发布时间:2024-08-19    单位:玄武军休六所    作者:冯大威
点击率:1478
字号设置:

五七干校这个名称,对老年朋友们大概并不陌生,但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上世纪75年春夏之际,在沈阳工作的我有幸下放到在五七干校学习锻炼,度过了一段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时光。

我所在的总参通信部五七干校位于河南许昌附近,由一座劳改农场改建而成。干校成员一部分为文革后长期下放的军队干部,他们拖家带口,已在那里安家落户。另一部分就是我们这些轮流下放的人员, 组成一个单独的连队,主要任务除政治学习外,就是从事农业劳动。我们到达时,小麦已经灌浆,油菜也开始结籽,因而我们只赶上了一些田间管理和最后的收获劳动。

我和另外三位同志被分到种菜班,为了便于管理菜地,我们的宿舍单独安置在整个农场的中心地带。孤零零的三间平房前是一个整洁精致的院落,四周水渠环抱。水井旁的葡萄架上果实累累,几十棵品种各异的杏树根深叶茂,幼果挂满枝头,两棵高大的梨树亭亭玉立,也已开始挂果。真道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条件得天独厚。来访的同志们无不交口称赞,夸我们住进了世外桃源。

回首这段往事,至今还为当年被分配到菜班感到庆幸。这倒不是因为上述的生活环境,而是因为在短短的4个月期间,我们完成了三件颇为得意之事。

第一件,我们种植的蔬菜瓜果大获丰收。我们管理的菜地大约34亩左右,种植了包括黄瓜、茄子、蒜苗等十余个品种。通过虚心求教和向书本学习,我们掌握了一套水、肥管理的科学方法。例如,我们将菜籽饼、人畜粪便分别密封发酵后配合碳铵、尿素等化肥综合使用,效果特别明显。往往头晚浇水、施肥,第二天凌晨,架上的黄瓜和地里的西葫芦就明显的长大一截,在宁静中,似乎都能听到他们生长的声音。对韭菜等类叶菜,我们除了根肥、底肥外,还通过对叶面施肥促进生长,效果也同样惊人。顺便提一句,我们悄悄种植的西瓜也获丰收,20来个瓜,每个十四、五斤以上,当我们将它们送到各班的时候,同志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们也完全忘却了那烈日当头和挥汗如雨的辛劳。我们的努力不仅满足了全连队对蔬菜的需求,还能为常驻人员提供部分新鲜蔬果,受到干校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第二件,我们养鸡取得了极高的成活率。为了改善伙食,我们从养鸡场买回108只刚孵化的白洛克鸡雏。但怎样养鸡,对毫无经验的我们成了一大难题。于是只好求助书本,按图索骥。开始将鸡雏圈在一块铺有麦秸的大草席上,用大功率电灯泡保温,精心调配饲料、药物和饮水,同时采取相应隔离、消毒措施。而我们则轮流值班,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照料。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当一个多月后雏鸡阶段结束时,共存活了99只, 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到了散养阶段,我们又都变成了鸡司令,哨音一响,饲料一撒,整个鸡群像一片白云飞扑而来,叽叽咂咂,争前恐后,不时还有几只好斗的公鸡即兴表演一番,场面之热烈,至今难忘。为了加速生长和提高抗病能力,我们还不时请鸡宝宝们到红薯地里,掀开秧藤让他们饱餐一顿蚯蚓、蟋蟀等等美味佳肴,这样做对红薯生长也有利,可谓一举两得。99只的记录一直保持到长成两斤半到三斤的成鸡。不过说实在的,到最后当其中一些被送上餐桌的时候,心中还真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悲凉。

第三件,我们管住了院子里的果树。上面提到,小院里有果树若干,我们到达时刚开始挂果。早就风闻,过去每年不到成熟季节,丰硕的果实便被农场内外人员扫荡一空。因而当我们宣布决心管好果树并许诺和大家分享收获时,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更有人根本不信,说我们是放空炮。白天看管比较容易,只要铁面无私即可,晚上就麻烦了。为此,我们专门养了一条小狗,它不仅铁面无私而且六亲不认,可帮了大忙。

眼看果实一天天长大,不料又遇到新的麻烦,每天早晨总会一些杏果散落地上,上面还有三棱形的小洞。开始感到莫名其妙,经过几天观察下来,原来是灰喜鹊捣乱。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项驱鸟的任务。

收获季节终于来到,当我们把收获的几大框杏、梨和葡萄等分送至每家每户时,迎来阵阵惊奇和赞许之声,原先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真行!”,我们心中暗想,“有你这句话,我们的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五七干校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事物,今后可能不会再现。但就我个人而言,那一段短暂的经历,仍然值得永远记忆。因为它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了农业知识,体会到农作的艰辛,加深了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从而在我漫长的人生画卷上,添加了一笔值得纪念的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