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从老区变化见证祖国强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发布时间:2024-10-10    单位:鼓楼军休七所    作者:徐光献
点击率:591
字号设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我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心中充满着无限激情,最让我记忆和感慨的是六安革命老区从贫穷到富裕的发展变化历程。六安革命老区的发展,是七十五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

20002月,我从黄山军分区调任六安军分区政委,不久又担任了刚刚撤地设市的六安市委常委。省军区首长在同我谈话时,反复叮嘱要重视抓好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三级扶贫点,积极配合地方开展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

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区和淮河南岸,是全国有名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我到六安时,全市所属的8个县、区都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区的帽子,老区群众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远远没有走上致富道路。我深感老区扶贫任务的艰巨和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六安地区暴发了六霍农民武装起义,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了鼎足之功,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六安有十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六安地处山区和沿淮,过去自然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造成人民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六安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变化,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根本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六安老区治穷是从治水开始的。六安市的八个县区,多数地处大别山腹地和江淮分水岭地带,时常受到山洪和干旱的威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霍邱、寿县地处淮河沿岸,地势低洼,以前十年就有九年发生洪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后,遵照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六安人民展开了治理淮河的战斗。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国家派出专家和调动部队支援六安人民治水,先后在大别山区建成了佛子岭、梅山、响洪店、龙河口、磨子潭和白莲崖六大水库,总蓄水量达到一百几十亿立方。佛子岭水库大坝是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坝”;梅山水库是当时世界第一连拱高坝;龙河口水库大坝是当时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受到联合国大坝委员会的盛赞。六大水库与淠河、史河、杭埠河等干渠连为一体,形成了淠史杭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特大型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和水利工程。淠史杭灌区的兴建,提高了灌区的耕地率、水田率,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改变了因缺水而造成的贫困面貌。同时,六大水库有效地拦截分储了大别山的洪水,大大的减轻了淮河的行洪压力。我到六安工作期间,国家又投资在霍邱县淮河段修建了临淮岗工程。该工程针对淮河上游与中下游落差大、洪水对中下游冲击力大的问题,修建起横跨淮河河道的大型拦水坝和行洪闸,有效地控制住了上游洪水对下游的直接冲击。经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山区和江淮分水岭的干旱及淮河水患得到了根本治理,昔日旱灾、洪灾频发的六安,变成了鱼米之乡。

过去六安人民贫困的另一个根源是交通条件差,没有通往山区的道路,农产品运不出大山,严重制约了山区的经济发展。1977年,我被抽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参加两学会议筹备工作。我们乘坐公交从南京出发前往金寨县城,须经合肥转车,整整走了两天时间。那时县城到多数乡镇没有公路,都要翻山越岭。山区落后就落后在没有道路上。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栽树。据说这个口号就是六安人民最先提出来的。修路,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六安老区人民发扬战争年代的牺牲奉献精神,展开了修路大战。第一步先修建从县城到各乡镇的公路;第二步完成从乡、镇所在地通往各村的道路建设。我在六安工作期间,带领军分区和人武部官兵直接参加了山区的修路工程,地方群众开山辟岭、顽强奋斗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交通建设,近二十年来,六安的铁路和公路建设有了快速发展。2002年,曾庆红同志到六安视察工作,听取地方领导汇报后,当即同意协调有关部门把原本不经过金寨县的铁路线进行调整。他回到北京不久,铁道部负责同志专程来六安调研,把合武铁路调整经过金寨县境内,从根本上改变了金寨县的交通条件。2003年,六安市和金寨县火车站建成并通车,从此结束了六安不通火车的历史。六安火车站正在服务于合武铁路、宁西铁路、阜六铁路三条线路。今年1月开工建设的六安北站,将成为安徽省规划的合康高铁进入陕西和成渝的通道。同时六安南站是新建六安至安庆铁路线上的一个拟设站点。十二五规划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六安城际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这是安徽省先期开工建设的首条城际铁路。起点为合肥高铁南站,途经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并最终接入六安北站。六安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己经形成,目前贯穿六安市的已有沪陕高速、合武高速、济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及国道105线、国道312线、省道351线等多条高等级公路。今年9月,和县至襄阳的高速公路天堂寨支线在六安市霍山县正式开工建设。这条高速全线位于大别山腹地,成为纵贯大别山腹地、连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又一快速通道,不仅进一步拉近六安与合肥、武汉、九江等城市的时空距离,更将有效改善沿线103万老区群众的出行条件,实现天堂寨等众多旅游景区的快速通达,为打造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区助力。现在六安全市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通达里程双双突破2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一;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的六安模式”在全国推广。现在六安己经成为四通八达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了融入长三角和合肥都市圈的步伐。

六安人民治穷的良方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六安山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既盛产六安瓜片等名优茶叶,又是天麻、桔梗等多种中药材的产地,金寨县被誉为全国第一板栗大县,霍山县是全国闻名的石斛产地,还有丰富的木材、毛竹和矿产资源。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六安各县区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大抓养殖种植业,建立了若干个石斛、精品茶、板栗、中药材等方面的科研和种植加工基地,成立了万余个农产品经营贸易公司,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连续多年的扶贫攻坚,到2020年底,六安全市所有贫困县区摘帽,442个贫困村出列,70.96万贫困人口脱贫。金寨县和市扶贫开发局分别荣获2018年度、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金寨县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个单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六安又走上工业强市的发展道路。国家在支持六安水利发电的同时,又支持六安建起热电厂,经过三期建设,年发电量约63亿千瓦时,足够的电力保障为发展工业奠定了能源基础。我在六安工作期间,霍山县的工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市委、市政府把霍山县作为发展工业的先进典型,后来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工业学宁国、学霍山。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六安的工业基础进一步壮大。到2020年,六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超千家,拥有3家上市公司、20家企业在新三板、280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2023年六安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446.8亿元,同比增长8.3%,在安徽省排名上升到第十位,仅次于合肥、芜湖、滁州等城市。六安的工业发展不仅体现在总产值的增长上,还在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仅2023年就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0家,显示出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