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毛泽东对古诗词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1-05-08    单位:秦淮十所    作者:张相轮
点击率:216
字号设置:

毛泽东年轻时很喜欢古代文学,包括古诗词,而且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但同时,他受五四运动新文化精神影响,也表示过对古学的批判态度。他少年立志,救国图强,给表兄文运昌写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诗,反叛过旧私塾的古板教育,表达过“诗赋无用”的个人意见。但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很喜欢读古文、古诗词。在给同窗润生的信中,承认自己过去说“诗赋无用”实为“失言”。又据同学罗章龙回忆录讲,毛泽东作诗“偶一下笔,却不同凡响。”往往雄壮豪放,气象万千,朋友争相传颂。他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便是典型代表。所以,他在数十年的壮阔革命生涯,特别是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和长征途中,常以运筹帷幄的统帅胸怀,把复杂的战争、险峻战事写成古诗词,充满了乐观、雄健、自信的情怀,富有坚定、积极、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现在收集整理的毛泽东诗词稿(包括改写他人诗词)最多达一百多首。

1957年1月,应新中国创刊的《诗刊》主编臧克家请求,毛泽东把自己过去写的18首古体诗词送《诗刊》,准备首期发表,并给臧克家写了一封有名的信,信中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遗误青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等。这封信发表后,像他的诗词一样,对诗歌创作乃至教育都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从总的背景看,毛主席关于古诗词这段论述,是考虑到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化白话文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工农兵服务”、人民大众文化精神而说的,但并没有排斥、贬低对古诗词和和其他古典文学的传承。况且,说古诗词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也是客观存在的。

195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约中南局负责人王任重、刘建勋及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到他的住处一起吃晚饭,席间很高兴地谈论古诗词。说起明代诗人杨继盛(椒山)的诗句“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查群言。”说自己从年轻时就喜欢这两句诗,并照此去做。称赞这首诗“平凡处见精深,是中国格律诗的精品。”他还谈到,自己年轻时在湖北农民运动协会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常与志同道合诗友谈中国革命,也谈古诗词。说他喜欢唐代“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还喜欢杜牧、王维,并解释说他写给臧克家的信里说的“怕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是针对当代青少年说的。因为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如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旧体诗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它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这段谈话,表达了毛泽东客观、辩证地看待古典诗词的科学态度。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给秘书田家英写一纸条,说他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想起自己年轻时读过一首咏史诗《三垂冈》,忘记何人所作,请查一查。田家英很快找出,此为清代不太出名的诗人严遂成写的七律:“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志,鼓角灯前老泪多。萧萧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表达五代时期沙陀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少年奇儿承父志,灭掉朱氏后梁以报前仇的故事。毛泽东又用竖格信纸,以潇洒的草书把这首诗写出来。毛泽东同志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典籍中,善于使用最欣赏和始终牢记的精华之作,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