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偶遇的游读体会

发布时间:2021-10-21    单位:鼓楼九所    作者:丰国炳
点击率:337
字号设置:

中老年朋友多接触一点现代信息技术,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有时间我也喜欢读点书,年轻时候看的全是纸质书,现在互联网发达,用网络来读书也是保持与时代同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某日我在了解、学习和掌握高德地图时,发现离我家2个小时车程内有一个山,以前一直没注意,我把地图放大了看,名字叫褒禅山,这个名字好像有点耳熟,不记得在那见过。一看地图,此山在安徽马鞍山的含山县。含山县是个不大的地方,以前隶属巢湖市管辖,后来国务院撤并巢湖市,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又某一日,脑海中忽然依稀出现曾在高中上学时背诵的一篇课文的片段“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不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游褒禅山记》。文章名气大,作者知名度更高了,他就是家喻户晓、可谓闻名中外的大家王安石。王安石与南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必南京作为中国唯一被评上的世界文学之都,王安石也必然有一定贡献。

王安石临川人,官至北宋宰相,不仅位高,政治改革家的名声更大。他不仅仅是北宋政治改革家、还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更是名气如雷贯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王安石名字赫然名列其中,可以想象作者的文学成就之高。

恕我孤陋寡闻,我是从事理工科工作的,学的也是理工科专业,对文史知识有点兴趣,谈文学我是外行,谈唐诗宋词,我知道一点李白、杜甫这些名人的诗句,对王安石的诗句有点对不上号。但谈到诗句《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又如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曾引用王安石的这些诗句。又使得我们有机会重温了这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这就是王安石的作品,王安石毕竟是王安石,毕竟是高人,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去玩个溶洞,能玩出如此高深的思想,而且能用他那流芳百世的妙笔文学记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王安石与另外一个十分有名历史人物有密切联系,这个人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也是政治家,同时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史学家,历史上的宏篇巨著《资治通鉴》就是他编修的,那个聪明绝顶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家喻户晓故事,说的正是他。王安石与司马光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历史名人,而且是同时代的人;不仅同时代,而且工作有交集;不仅工作有交集,而且是政见不和;不仅仅是政见不和,而且是绝对的冤家对头。王安石变法,他是极力反对者,甚至当皇帝的面这两个历史名人就变法进行辩论,在王安石变法和推广期间的整整16年,司马光的反对无效,就去一门心思潜心编写出了历史名著《资治通鉴》,后来司马光翻盘,全盘否定了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很有意思。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是,但凡读过点书,或者是上了点学,严格地说读过高中语文,都曾经回想起来有这么一篇课文,唯一以游记的方式被录用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有明确的记载,说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自从民国就被用作课文,一直未有变化,现在任然在用。一篇游记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跨越朝代、能跨越阶级、能跨越不同的人,我很好奇。    

我在今年的3月份自驾到了褒禅山,实地探访了王安石文章中提及的喀斯特溶洞,实地体会了一些旅游之外的内容,学习、重温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再读下面的文章字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体会更深了,做成功任何一件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有目的、有志向,认真做好规划,既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遇到困难要解决,又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随波逐流,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髓,细读这篇文章,在一定层面上能窥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