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秋一过,又见清凉中的清澈,远山烟云之淡紫。我言秋日胜春朝。不妨挥毫再书王勃之《滕王阁序》,亦不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转念秋之为状,或见王勃之达人知命。宁有白首之叹乎?今摘录其“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之语,嗟乎其老当益壮之感,枉言秋之美或悲也。
原文: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书法:
学习和翻译:
哎,人生的机遇各有不同,哪有一直的坦途?即使汉朝冯唐之三朝元老,风光无限,不也有年寿老迈而边缘化之时吗?飞将军李广功业再多,也难得封侯。贾谊才华横溢,也只能屈居于长沙,不能说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东汉文学家梁鸿怀才不遇,竟以养猪为生,后来逃匿到齐鲁海滨,可那时的政治是昌明的。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明白自己的命运罢了,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年虽老而心犹壮,自当初心不改,继续前行,自我完善。无论何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哪怕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志向所及,便是到达的通途;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岂不闻“夕阳红”乎?孟尝君心性高洁,耿直不阿,不愿随波逐流,秉公执法却被迫辞官而去,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归去来兮,竟与陶渊明相似。当年阮籍,狂放不羁,然而处于困境时却绝望哀伤,这岂是我等该学的?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当年终军的年龄与我相仿,却能建功立业,我却没有报国的机会。我也曾怀投笔从戎之豪情,羡慕南朝名将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但如今我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涉万里之遥去交趾国朝夕侍奉老父。我虽不是出生于晋朝谢家那样的旺族,却有幸从小与阎家这样的贤德如孟母的家庭为邻,今得盛情相邀,与众多嘉宾结交,实乃勃之荣幸。改天能再次登门拜访,如昔日那样拜见令堂,并与阎公促膝交谈,礼乐相对,将是一件很值得期待之事。今天有幸参加阎公的宴会,与各位长者相聚,心情就像鲤鱼登上龙门一样。假如今天未得如杨得意那样的人引见,我只好捧着自己的文章自我叹惜的份,哪怕我的文章如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那样好,也没人待见。今天既然遇到了钟子期,不妨弹奏一曲《流水》,又何羞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