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井冈山大井的那块读书石

发布时间:2023-11-28    单位:玄武军休四所    作者:张福根
点击率:885
字号设置:

每次上井冈山必然要到大井参观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在旧居前方约二十多米处,有一方大石,状如石凳,“读书石”三个字十分的显目。无论是导游还是陪同的同志总会带着崇敬的心情向我们讲述当年毛泽东在大井居住时,常坐在这块石头上看书读报和群众聊天的故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为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时,毛泽东于当年10月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进行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尔后的七年间,在这块红色士地上,毛泽东同志一面指挥打仗,一次又一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一面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认真研读马列等著作。他穿着草鞋走进连队、走进农民中间,了解社会现状。门口的那块大石头上时常看到他的身影,他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根本出路。在这里,他针对当时党内流行的“城市中心论”以及“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等责难,面对党内一些同志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和“离开城市到农村搞武装革命是否行得通”等疑问,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重要文章。毛泽东同志在这三篇文章中,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这一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毛泽东用“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句成语,描绘了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的景象,他在文章结尾中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鼓舞着无数革命志士的战斗意志,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一扫质疑革命前途的重重阴霾,化解了悲观和迷茫的消极情绪,从容指挥中国革命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彰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道路自信。从此,这熊熊烈火燃遍全中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承载着一代伟人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见证了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的可贵学风,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同时他也告诉人们,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成就伟大。他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今天,当我们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肩负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重任。虽然时代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但是面临改革发展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需要我们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从历史与现实、发展与未来的高度,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必须坚定地遵照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