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国人为何钟情诗词?

发布时间:2023-12-04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620
字号设置:

最近我发现国人日益“钟情”诗词其热度相比“读书”而言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在最近上海举行的“书展”会上《唐诗300首新注》、《古诗海》系列之《唐五代诗鉴赏》、《辛弃疾词集》《唐宋词格律》、《李白诗选评》、《杜甫诗选评》、《高适岑参诗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新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几乎销售一空创造了新时代唐宋诗词“热度”的新高。就连我们这些老兵也不甘落后掀起了写诗的热潮而且之盛不衰。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古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积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学与治学就了他们诗情画意的美好人生。特别是在孩童时期如果能大量记诵古诗文对一生修学治身是极其有益的正所谓“诗情画意酿成美酒千家醉吟诗作赋喜获金瓯万载”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二是诗词可以修身养性、清心怡情。古诗文写的是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喜怒哀乐”是不变的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也是不变的。因此尽管是千百年前古人写的诗词带给今人的感受仍是亲切的、有益的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古人认为诗词的价值应是人文并重的只有人品高赏之人才有可能写出千古佳作。因此当我们读吟诗词时除了审美享受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正如现代诗人艾青所说“什么叫诗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感佩之并和诗一首曰情翰墨忙笔耕吟诗作赋见从容。风吹媚柳文山走日照鲜花诗海行。修身养性人增寿陶冶情操一身轻。一生永存吟诗志,豁达养生待春风。

其三吟诗可疗疾。吟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疗疾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就说过“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唐代经学大家孔颖达也说“《尚书》之三风十惩疾病也诗人之四始六义救药也。”意思是“三风十惩”乃不良风邪疾病也“四始六义乃救药也。说明吟诗具有医学功能。古诗文情调优雅词藻清丽句式工整平仄相济颇具音乐的节和律诵之可使人心旷神怡对心理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诗词上可禅教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性情、卷之善一身。”意思是诗词有理顺性情、养心养生之功效。南朝诗人谢眺是一位诗词大家他每当烦恼时就放声吟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顿时心情大说、烦恼尽消。后梁武帝听说此事垂青之、仿效之。并当着众大臣的面说“三天不谈谢眺的诗便觉口臭。“口臭”中医认为“乃肝气不舒而郁结也可见谢眺的诗能舒肝解郁、气和达。古代吟诗疗疾的事例多不胜举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总之诗中有妙药吟诗可养生。百忧尽除去吟诗可疗疾。兴来吟一首洗涤不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