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记忆中的讨论会

发布时间:2023-11-24    单位:秦淮三所    作者:袁产生
点击率:606
字号设置:

1974年初,戈壁滩寒风横扫,气温大概是零下三十度。

我们研究室一行十人,踏上了赴京之路。正值春节期间,我们赴京干什么呢?到北京东直门外左家庄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去和他们讨论核试数据,并领受下次任务。

我们除了全身戎装,带着各人的随身用具以外,还必须带硬壳、厚厚的保密本。我带一本,有的人带了两、三本。所以集中起来装了一帆布箱,一、二十斤重,统一保管,以防丢失。我们化学大组的组长欧阳文治就让我保管箱子,坐软臥。我拒绝了,虽然软臥有人送饭,尽显贵气。但我不想享受,这任务落在了一起参会的物理组陶德忠身上。

到了会场,我一看,就是一间套房。厅中是一乒乓球桌,

进门处,左侧是洗脸间,右侧是厕所加淋浴间。厅后是墙,加玻璃窗,还有门、一厨房和一居室。在乒乓球桌东侧一长条凳上,坐着邓稼先、王淦昌和其余七人。而西侧也是一长条凳,我的同事李庚卯坐了靠近厨房处。因而,我就顺势坐了第二位。没多久,朱光亚来了,未坐下的几位同志都认识,就互相打着招呼。座位谦让,因朱光亚是国防科工委的,因而坐到了我们同一条板凳上。

待坐定后,于敏就在厨房外墙上挂的一块黑板旁主持了会议。

他对最近的一次核试进行了归纳总结,我室的副主任钱绍钧作着数据的补充和更正。讨论完业已完成的核试,就谈今后的任务了,仍是于敏主讲。他把美国、苏联最近研发的东西谈了一下,基本上就是攻防双向的。时过境迁,难以一一回味了。犹记得,他说:“美国搞了中子弹,我们也得搞,岂能输于美国?”

由于空间不大,又是严寒的冬季。因而,门窗都关得严严的。我们所座位置的右侧比较方便,保密本可以放在乒乓球桌上,记录也方便。我正听着,记录着于敏谈话中的要点。突然,一股烟味飘然而至,我回头一瞧,原来是朱光亚向壁而坐,把军大衣领子覆于头部,在抽烟呢。当然,谁都没吭气,因为他坐的位子在中间靠前,出去抽烟很不方便。许是会议时间长,人有点乏了,烟瘾上来,也就就地解决了。

烟雾缭绕中,我们在听着、记着,也在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