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妇女节到来的时候,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为我国民族解放、祖国的独立和繁荣,并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宋庆龄同志。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宋嘉树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高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法施展。她径直到流亡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孙中山的助手。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孙中山结婚,坚定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国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四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的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和儿童事业中,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和中国福利会会长。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执行局委员。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授于中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宋庆龄逝世后,在上海宋园路21号,建立了宋庆龄陵园,在陵园广场耸立的宋庆龄特有气质和风采的汉白玉雕像,由邓小平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和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展示了宋庆龄从一个追求真理的爱国青年到投身革命,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光辉历程,伟大的革命家宋庆龄永远值得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