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小岛岁月拾遗之五人与鸟的故事: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布时间:2024-04-01    单位:鼓楼区军休一所    作者:刘振平
点击率:639
字号设置:

黄海深处这个草木难生的弹丸小岛,百鸟聚居。说它是鸟的禁区、鸟的驿站、鸟的王国都不过分。我国著名的鸟类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周本湘教授曾在这里带出了六个研究生。他和他的弟子们含辛茹苦地潜心做学问,一项又一项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不断引起世界同行的惊叹:扁嘴海雀的繁殖生长迁徙,黑喉潜鸟的发现与捕获都填补了我国和世界鸟类研究的空白。用他们激动的话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鸟岛!

的确,在这里发现的鸟类就有近150多目,仅是春天来岛上营造爱的小屋,繁衍子孙的老客户就有几十种。有被高尔基赞美却不太受战士们欢迎的海燕;有如云似雾海陆空潜样样精通的海鸥;有温顺柔弱亭亭玉立的白鹭。说到匆匆过客更是不胜枚举了,大到十几斤重的天鹅大雁,小到只有十几克重的槐鸟,艳丽华贵的黄鹂翠鸟,通体黑亮庄重沉稳的乌鸦,矫健凶猛的雄鹰秃鹫,弱不禁风的灰鹤鹭鸶。每逢春秋时节,来去匆匆的不速之客,叽叽喳喳,使用着各自的语言,占据了小岛的各个角落。守岛战士们对这些飞来的朋友,从无知猎杀到相容相亲,实现了从愚昧到文明的跨越。过去不知是岛上生活太苦和求生本能的驱使,还是美食家们“宁吃飞禽肉一口,不食走兽肉一餐”的错误导向,战士们以及上岛的渔民对这大自然的朋友是无情甚至残忍的。

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岛热闹起来了。红嘴海鸥、扁嘴海雀、灰鹤、白鹭不远万里来到岛上,开始构筑爱巢。不久在石窝里草丛中堆满了雪白的、淡绿的、椭圆的、长雀斑的鸟蛋。正当鸟儿们期待着儿女们破壳而出的时候,人们来了,他们无情地从鸟窝中捡走了欢乐,留下了凄惨。那一群群盘旋悲鸣的鸟儿,似乎在控诉着人类吃掉朋友就是吃掉自己的愚昧与无知。肥美的扁嘴海雀端上了战士们的餐桌,仙鹤们静静地躺在渔船的灶前准备清蒸……

来岛考察的周本湘教授心痛地直跺脚,可这能怪谁呢?自古以来,只知道房是李家的,田是张家的,岛是国家的,可这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国籍的鸟儿,就像月亮星星一样,又算谁家的呢?正是带着这种糊涂与狭隘,才有了“不捉白不捉,不吃白不吃”的混账!

教授赶到连部,手里拿着一本相册,那上面有世界上已经为数不多的鸟类,有鸟是人类朋友的宣传,有国家关于保护鸟类的法规,两鬓染霜的老教授,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这里的重要发现:扁嘴海雀,这种小企鹅似的笨拙小鸟,别看它在平地上飞不起来,可它却知道选个有落差的高处做窝,起飞时,只要向下一跳,就可以顺势飞起来,虽然它笨得可爱,却是海陆空潜样样都会的益鸟,可惜世界上已较少,我国沿海岛屿只有这里才繁殖。黑喉潜鸟,世界上仅有一次发现的报告,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而在这里发现了这稀世珍禽。白天鹅、丹顶鹤、苍鹰、海燕……教授在岛上办起了讲座,官兵都成了他的学生,慢慢地大家不仅有了知识的老师,也有了飞翔的朋友。

大家收起了气枪,放飞了笼鸟,开始友好地对待这来自远方的朋友,特别是在春秋鸟儿南来北往的季节,战士们还专门在礁石上凿出一个个石坑,注满水放上米,给旅途劳顿的朋友补给动力,小岛成了鸟的驿站,官兵们则成了鸟的保护神。经战士们救治放飞的,有戴有国际环志的日本信鸽,世界珍稀的黑喉潜鸟,白天鹅,灰鹤,猴面鹰,尽管这些朋友们有时有点不太检点,撞碎了玻璃,碰断了电线,叼走了鸡兔,官兵们依然大度地包容它们的每一点过失。

小岛上寸土金贵,滴水如油。大家在那号称草帽田的岩缝中,把来自祖国各地的菜籽掺着对小岛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精心地撒在那不丰厚的风化土中,当一丛丛嫩绿几经风雨破土而出,给战士们以欢乐希望的时候,鸟儿们却主人般地在菜地里尝了鲜,尤其是一种白脖灰毛整天喊着“滴水,滴水”的小鸟,就像位昏了头的菜农,专干拔苗助长的坏事,一畦畦葱绿转眼成了不毛之地。战士们只好苦笑着,扎起草人,盖上雨布,却没有丝毫恶意地报复。更有甚的是岛上潮气大,鸟儿们却逼得战士们不敢晾晒被褥,那乌云似的海燕,像永远扔不完炸弹的轰炸机群,一天下来,谁的被子上也要留下十个八个的“弹着点”。岛上曾发生过令人捧腹的故事:一位老首长上岛与战士们实行五同,因饭堂里太热,他也学着战士们的样子,端着碗走了出来,刚出门脖子上叭的一声,中了一“弹”,下意识地一摸,灰白色的鸟粪沾了一手,他愤愤地抬头一看,叭的又一下,眼睛又给糊住了,这次没顾得擦,赶紧跑进饭堂,通信员却惊叫起来了“首长,您的碗里也……”大家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首长也乐了,诙谐地说“天分(),天分(粪),你们有咱这份天分(粪)吗?啊?”

还有一个让人十分动情的故事,副连长崔维生从岛外开会回来,抱回了一只小狼狗,顿时给寂寞的小岛增添了无数乐趣,也许是这狗儿特通人性,晚上陪战士们站岗巡逻,白天随战士们摸爬滚打,特别是每班岗,它都要到各个哨位上转一圈,扯扯战士的衣服,蹭蹭战士的腿,似乎在说,可不能打瞌睡啊。战士们都喜欢它,亲昵地叫它小虎。不料,春天怪事出现了,崔副连长起床后发现门前横七竖八躺着一堆战士们戏称为“洋学生”的扁嘴海雀,这是副连长过去非常喜欢吃的鸟,可现在爱鸟护鸟早已成了岛上的规矩了,这是谁又胆大包天!晚上点名,崔副连长把全连臭训了半个小时,不料第二天,门前又是一堆。这下崔副连长严肃起来了,仔细一看全是咬死的。他一下明白了,这准是小虎干的!因为这小海雀昼伏夜出,在平地上飞不起来,被小虎查哨时遇到是绝对跑不掉的,于是崔副连长把小虎唤到身边指着死鸟,连吼带骂凶了好一阵子。第二天果然没有了,不过在巡逻的路上到处是被咬死的海雀,看来兽性是难改的。怎么办?咬咬牙,副连长把小虎送出了岛。那几天,战士们一个个就像被海风吹萎的菜苗,许久都没有生机。

在教授的指导下守岛官兵们对珍稀的益鸟倍加爱护,对不受保护可以猎捕的鸟,也很少猎捕。只有深秋,来自鲁南山区的斑鸠,成千上万的结队南迁时,这些让沂蒙山的红高粱肥得要飞不动的家伙,才让战士们过足美食瘾。红烧、油炸、清炖、糖醋。就像战士们的捕猎方法一般,招招不一样。

将米在酒精中浸泡后,放在山头上,过一会儿,准能拣到十几只醉得瞎扑棱的斑鸠,这第一招叫醉鸟。

用十几只鱼钩挂上斑鸠喜食的玉米,连在固定的绳子上,每次都有像鱼一样上钩的鸟,这第二招叫钓鸟。

在明显的地方挖许多像啤酒瓶粗,十多公分深的垂直圆洞,放上玉米,饿急了的斑鸠,伸头去啄,却一个倒栽葱装在坑里再也上不来,这第三招叫诱鸟。

还有一招叫网鸟。就是用渔网预先围住斑鸠可能落下的地方,放一些米,待它们来吃时,突然大喊,受惊吓的斑鸠便纷纷撞在网眼中束手就擒。

现在,随着国家鸟类保护的新规出台,斑鸡也成了禁捕的飞禽,上述的绝招仅仅是久远的回忆。现在小岛早已成了鸟儿们无忧无虑的乐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这里战士和鸟儿们从相生相杀到相知相识,再到相亲相爱,走出了一条愚昧到文明的绿色之路,班长吴周泓,文书张汉祥,通信员周宝根还成了周教授的关门弟子,不仅讲课术语连连,头头是道,制作的各类标本也功底扎实,精美漂亮,很有科班味。小岛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作者简介:刘振平,1954年生,大学文化。197212月应征入伍。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南通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

入伍后,他能正确对待苦与乐,在黄海深处,远离大陆,荒无人烟,面积仅有0.05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从士兵到营长整整驻守了十五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能够以苦为荣,以岛为家,无私奉献,尽心尽责。先后入南京高级步兵学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深造。

服役期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嘉奖二十余次,多次被军区、省军区和师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干部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