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小岛岁月拾遗之八人与信的故事:行人临发又开封

发布时间:2024-04-01    单位:鼓楼区军休一所    作者:刘振平
点击率:269
字号设置: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有一首引起无数人共鸣的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每当我吟诵这首《秋思》绝句时,感同身受,情同此理。在岛上每次来船,捧读家书,守岛战友们哪个不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那小小的信封哪能装得下多少天来积在心中的千言万语。船要离岛了,仿佛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说呢。

那年月,手机还没有问世,做梦都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万里之遥,弹指间一切搞定。当时连部里那一部能直拨岛外的手摇电话,是岛上唯一的充满神秘的顶级通信器材。但由于海底电缆被浸蚀严重,信号时有时无,常常喊破了嗓子,也很难表达明白。写信成了与外部联系沟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尽管信写了一大堆,没船发不出。回信了,因大风又送不来。战士在施工训练之余,还是写呀写呀,制式邮袋装不下了,干脆换成能盛二百斤大米的麻袋。通信员搬不动了,那就四个战士一起抬。这沉甸甸的邮袋里,装的不是邮包不是信,是大家的期盼,牵挂和思念,是一颗颗拳拳的心呐!难怪古人说家书抵万金,这分量的确重着呢。

那一封封厚厚的家书,写满了儿子对父母的牵挂,对家乡的思念。也写满了父母对爱子的千叮咛万嘱咐。有老班长对未婚妻说不尽的悄悄话,也有准新娘对心中那个他送来的柔情蜜意。有丈夫让妻子放心的信誓旦旦,也有妻子在家“百事安好〞的美丽谎言。更撼人心肠的是那一张张孩子与父母牵手逛公园的美术习作,还有那歪歪扭扭的童声呼唤:爸爸,我想你!

1980年,对我来说是坐着人生过山车坎坷起伏,悲喜交加的一年。年初,终于熬到了法定婚姻年龄,一纸喜悦飞到了远在千里的未婚妻手中:上级已批准,不日回家成婚。还有比这更让一对大龄青年开心的事吗?

婚礼如期举行。我借用了四辆自行车,请了四个儿时的小伙伴,用豪华隆重的仪式把我的新娘接回了家。尽管条件简陋俭朴,看着文静的妻子开心地坐在大红喜字下,全家人心中都弥漫着无际的甜蜜。用当下时髦的话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好景不长,蜜月刚过了一半,部队来信了,上级决定让我归队组织老兵退伍,而后参加省军区为期半年的炮兵指挥集训。军令如山,我苦笑着告别了家人,歉意地留给新娘一个残缺的蜜月,及时赶回了部队。在繁忙的军务间隙,用往来的书信经营着我们刚刚启动的婚姻。

三个月后,妻子的来信让我激动得又唱又跳像个三岁的孩子,我要当爸爸的消息迅速在全连传开,那时候感觉风和日丽,天蓝水碧,一切都那么顺眼。

八月初,父亲突然病故的噩耗一下把我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风大无船出岛,我只能手握电报,坐在岸边,面对滚滚巨浪,对着家乡的方向仰天痛哭,热泪长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古时候父母离世须守孝三年叫“丁忧”,否则是大逆不道曰“离情”,而我这连回去的机会都没有,又算什么呢?唯愿我这愧疚的泪水,洒入大海,流向天堂,祈求慈父的原谅。

年底妻子临产,我深知岳父母年迈多病,她独自一人面对的困难有多大。于是我们在信中商量,我请假回去照料她一些日子。可她来信却说,连队新到老退,你是一连之长怎么能离得开,再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事,你回来也帮不了多大的忙,还是安心你的工作吧。鬼使神差,我竟然不假思索地做出了让我愧疚一辈子的决定:没有回去!

“母女平安,放心勿念”的电报,让我欣喜若狂,并多少次地在心中描绘那个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的模样。可后来我才知道,妻子九死一生经历了多大的磨难。

由于大龄难产,妻子在产房苦撑了九个多小时,最后动手术才把小东西掏出来,因为受凉她不仅没有奶水,双腿也落下了严重的肌肉萎缩症。更糟糕的是年迈多病的岳母,连急带累也病发住进了医院,一边是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她欲哭无泪,不得不产后第二天扶床下地照料老幼。历经了那么多磨难,她却报喜不报忧写信发电报让我“放心勿念”。

当我探亲在车站上见到她们母女时,八个月的女儿已长出了两颗白白的小牙齿,伏在妈妈怀里偷偷地望着我,而瘦弱的妻子早已泪水涟涟,我明白她满腹的辛酸,懂得她困难时的无助,更知道她编织一个个美丽的谎言,就是让我安心工作,活得像个爷们。

生活的重压和艰辛,也有让她不能承受的时候,八五年初,她和着泪水斗胆给师政委耿广义写了一封诉苦信,这封长达八页纸的信,细述了守岛军人妻子的辛酸,并恳求领导批准我转业。耿政委和师长吕振林商议了许久下不了决心,他们深知和同情军人家庭的苦楚,同时又实在舍不得这个年轻还算能干的营长。最后决定让我回家休假与家人商量好再说。当我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并说明来意时,老岳父一下就毛了,这个1941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对军队有着割不断的情结,他横眉怒目,狠狠训斥了他心爱的女儿:你是怎么想的?不就是苦点累点吗?咱全家一起,没有过不去的坎!随后又横了我一眼:今后不许再提转业的事!人到门口又转身补了一句:更不能乱写信!

我心里冤冤的:都是这信惹的祸!

小岛生活不仅交通困难,信息闭塞,文化生活更让人枯燥难耐。但也有些人大概是厌倦了都市人流如河车水马龙的纷扰,希求得到一方宁静。带着游览观光的心境来到这里,初到岛上,山清水秀,云白天蓝,连空气都洁净得让人舒心,似乎到了世外桃源。然而几天下来,就会感到这里并不是自己要寻找的伊甸园,如果没有无线电波和每半月一次的班船,这里连鲁宾孙漂流的小岛都不如。在这片与世隔绝的方寸之地上,连饮水吃饭都保障不了,更不敢奢望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

“稍息,立正!连长同志,部队集合完毕,请指示!”“今晚听电视!”“是!”连长一本正经,值班员严肃认真,官兵们习以为常,刚进岛的工作组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拽着指导员问怎么叫听电视,指导员笑笑说:“这就是海岛的文化生活”。

小岛上的文化生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里没有影视城,没有夜总会,没有卡拉OK,也没有酒绿灯红。过去连队只有一架16毫米的放映机,曾创造了一周看了七场《朝阳沟》还不满足的记录。文化生活的枯燥及远离尘世的孤独,像挥不去的阴影,罩在每个守岛官兵的心头,无聊之时,有的在看蚂蚁搬家,有的在看蜥蜴打架,还有的在地上画个井字格用草秆石块下土棋。后来,总部给配发了大彩电,然而任你把天线转得像风车,也找不到声像俱佳的角度,要么有影无声,(影也是韩国或日本的)要么有声无影。(声也是几个台的合成声)于是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听电视。夜幕降临,小发电机艰难地运转起来,若明若暗的电灯下大家围着若隐若现的电视机听得津津有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那一轮皎洁的玉盘,从海面上缓缓升起,波光粼粼,天净空明。放下一天训练施工的紧张和疲惫,心随东升西落的明月,守岛人做得最多的就是写信!给父母写,给同学写,给女朋友写,给一切熟悉知心的人写。写守岛官兵如何拿冬瓜当西瓜啃;摘了茄子作水果吃;老班长搓了树叶当烟卷抽;退伍老兵把兑水酒精喝成了茅台五粮液……岛上的艰难困苦,趣闻轶事都是写不完道不尽的心声。这是官兵们对外倾诉,放飞心灵,排解忧愁,抗拒孤独,消除疲惫的最佳方式。每当来船,几乎每个官兵手中都会有厚厚的一叠家书,喜怒哀乐忧愁苦,人间百味尽在其中。守岛人与信有着解不开扯不断的千千情结。当现代通讯技术逐步剥夺了信笺邮票生存权的时候,当年的守岛人心中一定会有深深地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作者简介:刘振平,1954年生,大学文化。197212月应征入伍。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南通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

入伍后,他能正确对待苦与乐,在黄海深处,远离大陆,荒无人烟,面积仅有0.05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从士兵到营长整整驻守了十五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能够以苦为荣,以岛为家,无私奉献,尽心尽责。先后入南京高级步兵学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深造。

服役期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嘉奖二十余次,多次被军区、省军区和师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干部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