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回忆埃及金字塔

发布时间:2024-04-28    单位:秦淮八所    作者:翟静
点击率:1747
字号设置:

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因形似中国汉文“金”字, 所以被我们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从埃及古王国第3王朝的法老在当时的首都孟菲斯建立第一座金字塔起,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历代法老在尼罗河西岸的沙漠中相继建成了数百座金字塔,由于几千年来的自然损毁以及人为破坏,现今存世仅90多座,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当属吉萨金字塔群,是埃及最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百闻不如一见,201552日,我和老伴跟团从上海浦东机场乘坐夜航,经过11小时飞行,于次日凌晨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再经过2小时跨海飞行到达埃及首都开罗。上午乘坐大巴先浏览了尼罗河沿岸的城市风光和埃及国家博物馆,午饭后大巴一路西行进入沙漠地带,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位于吉萨高地上的金字塔群。

吉萨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国第4王朝时期的祖孙三代法老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580年,是胡夫动用10万劳工历时20年建成的,建成时高度146.59米,因年久风化,塔顶剥落了10米,现高136.5米,仍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金字塔的塔基是正方形,边长230米,底边正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塔用230万块大小不一的石灰岩石块砌筑而成,重量最小的1.5吨,最重的达50吨,巨大的石块之间使用最原始的粘结物,其缝隙间连一张纸片都插不进,由此可见金字塔设计之奇妙做工之精巧。很难想象在4600年前没有铁器、没有火药、没有机械的年代,古埃及人仅凭原始的工具,把巨量的块石从远方开采搬运过来,又完美地垒砌成高大雄伟的陵墓,是何等的智慧。胡夫金字塔不仅外形宏伟壮观,其内部构造也堪称巧妙细致。金字塔内部有三个高低不同的墓室,其中位置最高的是“国王墓室”,墓室中存放着一具巨大的花岗岩石棺,但是法老的遗体早已不知所踪。和胡夫金字塔紧邻的哈夫拉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50年,现高133.5米,比胡夫金字塔低了3米,外形依然完美壮观,墓室中仅存一具空石棺。门卡乌拉金字塔距离稍远,建于公元前2500年,门卡乌拉执政时属于第4王朝的衰落时期,整个建筑也随之衰落,高度降低到66.5米,旁边可见一字排开的3座小金字塔是王妃的陵墓。1839年,一名英国探险家首次打开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一具石棺和法老木乃伊,在装船偷运回英国的途中遭遇意外,被迫背井离乡的木乃伊和石棺都随之葬身大西洋。

哈夫拉金字塔的正前方是狮身人面像。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和力量的化身,因此法老们把狮子雕像作为陵墓的守护神。狮身人面像头戴王冠,披法老头巾,下巴处下垂的胡须也是帝王标志。狮身人面像日夜蹲伏在法老陵墓旁,坐观日起日落,虽然历经4000多年沧海桑田,雕像周身风化严重,鼻子早已残破,胡须大部断裂,仍不失其百兽之王的尊严。

金字塔景区东面是一片开阔地,向东可以眺望尼罗河河谷和开罗市区,向西可以俯瞰3座金字塔全景,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庄严雄伟的金字塔早已和周围的茫茫沙漠浑然一体。法老时代是崇拜太阳神的时代,法老们认为人的生命有如太阳,出生如旭日东升,死亡如夕阳西下,而尼罗河是埃及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所以他们把宫殿和寺庙都建在尼罗河东岸,而建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就成了法老亡灵最后的栖息之地。

金字塔向后人展现了古埃及人的聪慧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千百年来,围绕金字塔进行的科考和发掘从来没有间断过。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在吉萨高地周围陆续发现了一些金字塔建造者的居住地和墓地,最新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建造者主要是自由身份的农民和工匠,工匠为数不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是常年工。而为数众多的农民则是季节工,他们平时在尼罗河两岸的田地里劳作,每当夏季尼罗河水泛滥田地被淹无法耕种时,法老就发令征集数万民工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尼罗河水泛滥,也为大量石材的水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参加金字塔建造的农业人口每年都在流动,相当于法老给暂时失业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再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轮流为国家服役。金字塔的建造既顺应了天时地利,又兼顾了国计民生,可谓一举多得。古埃及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