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父亲的绝活

发布时间:2025-04-03    单位:鼓楼军休七所    作者:徐光献
点击率:180
字号设置: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十几岁外出,在淮河里给船老板帮工,吃过不少苦头,快到四十岁才回乡成家。父亲虽然出生在农村,又没上过学,但是头脑聪明,手脚灵活,会做不少手艺活,是农村的小能人和多面手。

父亲最拿手的是编织芦苇蓆。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住在沱河西岸的小徐庄,庄前的池塘里生长着十几亩芦苇,那是父亲亲手种植起来的。芦苇这种作物发展很快,几年时间就长滿整个池塘。每年夏天,苇叶生长茂盛,绿绿葱葱,十分喜人。入冬时节,是收割芦苇的时候,我家门前堆起很高的芦苇垛,为父亲编织准备了充足的原材料。整个冬天,父亲就在家里编芦蓆。他的编织技术十分精湛,只要是生活中需要的物件,他都能编织出来。比如,睡觉用的芦席、屯粮用的遮子、挡雨雪的斗笠、放东西的罗筐、逮鱼虾的虾笼等等。他不仅编织速度快,而且工艺好,很受人们的喜爱。父亲除了帮助乡亲们编织以外,还时常把自己的编织品拿到集市上去销售,换回来一些生活用品和零花钱。我小时候时常帮助父亲剥苇皮,与小伙伴们一边剥,一边听着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父亲年轻时走南闯北,是见过市面的人。由于他的經历多,知道的事情就多,肚子里的故事讲不完。父亲把剥掉皮的芦苇杆用三角形叉刀劈成长条,再用冷水喷一喷,增加韧性,就可以用来编织了。我时常跟着父亲到集市上卖芦苇蓆等编织品。父亲编出来的东西精细美观,实用性强,拿到集上很快就能卖完。每次卖完芦蓆,父亲都要给我买点馋嘴的东西吃,让我的童年增加了几分幸福感。

父亲的另一个绝活是盖房子。以前农村盖房屋,是用石头做墙基,用泥巴垒房墙,用树木做房梁。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盖房子的技术。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能简单地画出房型图,还会放线。他只要找两个帮手,就能把几间房子盖起来。解放初期,我们徐姓几家人要搬到沱河西边一片高宅子上居住。父亲牵头给每家盖房子,从始至终都是他设计和施工。他通过熟人从南方买来一批又粗又长的毛竹,用这些毛竹代替木头,很快就把几家的住房盖了起来。乡亲们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毛竹,感到挺新鲜,纷纷跑到我们家里观看。父亲盖房最拿手的是砌墙和扇草两项技术活。他拌墙泥时加上麦草,砌的墙既结实,又规整,时间长也不会出裂缝。他用麦草盖的房顶整齐严实,不易被大风掀起,也不会漏雨。父亲成了村里有名的盖房能手,不少人家盖新房或者修旧房,都请我父亲去帮忙。父亲六十多岁时也闲不住,时常被人请去。有一次,父亲帮助邻居修缮房顶,上房时不小心滑落下来,摔叉了气,一动就胸疼,经过治疗,好多天才恢复过来。60年代未,我当兵离开了家乡,快到70岁的父亲还动手为家里盖新房。他请人从山上运来一些石头,找两个帮手就干了起来。经过几个月的辛苦,盖起宽敞的三间堂室和两间东屋,为全家创造了更好的住宿条件。

父亲还有一个绝活是种蔬菜。从五十年代未到六十年代未,父亲都在生产队的菜园里当菜农。生产队的菜园子有二十多亩地,常年种植白菜、萝卜、韭菜、西红柿、黄瓜等十多种蔬菜。生产队把菜园子交给我父亲打理,大家十分放心。父亲起早贪黑地忙碌,把一垄垄疏菜栽种起来,然后浇水、治虫、除草、采摘和销售,整个过程都由他来操作。只是到了繁忙季节,才请队长派一些乡亲来帮忙。父亲种的蔬菜,年年丰收,长势喜人。收获的蔬菜一些分配给生产队的乡亲们食用,一部分运到集市上销售。他的工作量很大,没日没夜地干活,为生产队创造不少收入,菜园子成了生产队的小银行。三年自然灾时期,村民们没有粮食吃,蔬菜成为充饥的食物。父亲种植和管理的滿园蔬菜,救了不少乡亲的性命。

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因病而去逝。他辛劳了一生,用自己的手艺和汗水,把我们几个兄妹拉扯长大。还有没来得及报答他的养育之恩,父亲就离开了我们,让我留下了终生遗憾。父亲度过了平平淡淡的一生,他心地善良、对人诚实、热心助人,用自己的手艺为乡亲们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给大家留下深深的记忆。每当我回到家乡,见到熟悉父亲的老人,都会听到他们对父亲的赞扬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