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南京,汤山炮校

发布时间:2021-07-28    单位:鼓楼军休六所    作者:张晓林
点击率:8489
字号设置:


       南京人,可能中国的陆军军人,都知道南京有个汤山炮校,在东郊的汤山作厂。老宁杭公路从门口经过,高耸庄严的古典风格的大门,给每个经过的人都留下了印象。

       第一次知道汤山炮校,好像是看50年代的一个老电影《渡江侦察记》。孙道临扮演化妆侦察的我军连长,与国民党守江防的炮兵团长套近乎,说都毕业于汤山炮校,是校友,一下拉近了距离,获得了江防炮兵阵地的情报。汤山炮校建于民国时期的30年代,为民国军队培养了很多的炮兵人才。炮兵称战争之神,汤山炮校在那个时代的名气影响,想必紧追黄浦军校。

       解放后这里也是我军的炮兵学校、炮兵学院,是陆军炮兵军官生长基地。军改后的今天,几所炮兵防空兵学院合为一体,这里依然是“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南京是军队院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在南京的诸多军事院校中,汤山炮校的建校时间最早。

       不仅是老资格,而且学校所占的地理空间也最大。火炮是重装备,操练要展开,需要空间。炮兵人才培养,需要射击、打靶,这需要更大的空间。

       民国时期的1931年底,在南京城北的丁家桥成立“陆军炮兵学校”,随后转入东郊汤山。汤山校址是由蒋介石亲自视察后选定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南京东郊空旷人稀,山野连绵。火炮射击,发射场就定在校区,靶场设在远处的山坡。汤山靶场建成后,称“亚洲第一靶场”,火炮射击时,炮弹弹道划过南京东郊,飞越包括老宁杭公路和居民村落。新中国后的50—60年代,据说也是这种格局。一个可以在校园里开炮的学校,可以想象校园有多大!当年建靶场时的炮兵射击观察塔,今天依然矗耸在汤山,已成为文物。

       我也是炮兵出身,是高射炮兵,汤山是地炮学校,但天下炮兵是一家,对汤山炮校总是存有期盼。每次在车上经过汤山炮校门口时,都要探首远望,多看几眼。

       曾应邀讲课来过几次汤山炮校,但都是匆忙来匆忙去,没有时间在校园细看。这次,南京军休讲师团的年会安排在炮校,专门安排了参观项目。会议午休,可以在校区散步巡游,这就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

       汤山炮校近百年的历史,对国共两代军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经历过的人都会留有浓浓的汤山炮校情结。常有朋友到南京来,讲到他或他们的父辈当年曾在汤山炮校的经历,希望能再去校园看一看,了一个心愿。我说可以呀,我给你沟通协调引路。

       汤山炮校的大门是古典的,法式的罗马柱透着高雅。办公楼是文物,也是法式建筑,都建于办校的初期。蒋介石曾任汤山炮校名誉校长,据说曾经的办公室还在。这两座建筑的图片,是汤山炮校的典型标识。炮校办公楼在一个平台高坡上,楼下俯视的操场开阔宏大,也是原初的,从一张30年代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这个操场当年曾是炮场,摆满了火炮。操场边环围的古老柏树,记数着过去的年轮。这些民国建筑,今天已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对象。

       汤山过去显偏僻,今天已经融入城区,高速、国道、省道、快速通道,把汤山紧紧地揽入城中。汤山有山有水,汤山更有温泉,南京市正在全力打造汤山温泉小镇。汤山风景秀美,文化遗址众多,有古猿人洞窟,有明代的阳山碑材,有蒋介石温泉别墅。随着南京东郊的全面开发,汤山正在显现出更多的魅力。

       上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大规模入侵的威胁,全军打坦克。不管你是什么兵种,各种土办法洋办法都上。74年4月初阳春季节,南京炮兵司令部集训炮兵打坦克,地点就在汤山炮兵靶场,驻地是一个叫周家边的村子,我为此写过几首小诗。今到汤山炮院,忆起当年训练场景,录下两首于此,这是70年代一个20岁青年军人的热血情怀。

 

        火箭布雷

      像雷鸣电闪,

      似地裂天崩,

      喷出赤焰烈火,

      火箭腾空如流星。

 

      远了,远了,

      又闻长空传爆声:

      蓝天绽开花朵朵,

      白伞飘飘云里行。

 

      比你作“天女散花”,

      称你作“碧空银星”,

      你战场大显神威,

      凌空布下地雷阵。

 

      陷敌于灭顶之灾,

    “乌龟壳”寸步难行,

      ——远打近炸,雷爆炮轰,

      好一场反坦克战的胜利憧憬!

 

      火箭布雷,是工程兵打阻坦克的方法,是在敌坦克集群前进路上,瞬间以火箭构建起反坦克地雷阵,以阻止其快速突进。

 

       山野桃花

       绿叶掩映,红花争艳,

       杏去桃来,春光仍灿烂;

       何用叹“桃花易衰”情意浅,

       即使落红无数,也在渲染春天。

 

       由此想起人的生命虽短,

       汇进革命的江河却长流无限,

       螺丝钉的精神人人赞许,

       每个人的一份光热,

       都是革命前进的能源。

 

       打坦克训练时,正值江南春天。一边是炮声隆隆,一边是山花烂漫,构成一幅独特美丽的和谐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