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是运河边的一个美丽的小城,因为靠运河,是邮驿古道,水路畅通。有高邮湖,是水乡,是水城,有美食,有美味的高邮咸鸭蛋。
高邮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传承的水乡民歌,而且古今两大高邮文化名人撑起高邮卓越的文化地位。秦观、秦少游,宋代的大诗人,留下千古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汪曾祺,现代大作家,《沙家浜》的原作者,读汪曾祺的书,品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
记得第一次来高邮是2006年,近20年了,应邀作周末大讲堂的报告讲座,与上海来的一些文化名人作家宗福先、演员赵静还同框同桌。近年又多次来高邮,走进文游台、盂城驿、镇国寺等高邮知名景点,还走进甘跺汇金芝香酒厂,不仅品了芝香型美酒,还写了关于酒文化的随笔散文,也算是一个知高邮者了。
这次再来高邮,主人推荐一定要去清水潭。
是的,清水潭是高邮近年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名声日盛,是国家湿地公园,面积有4000多亩。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东线通道,清水潭湿地公园,当是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整治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结果。
游湿地公园首先要坐船。船离码头,迎面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冬日静水,航行的游船划破水的平静,惊起三三两两的野鸭,扑着水面仓皇飞去。飞去、飞去,再扑落在远处的水面,遥望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似乎很不情愿我们打破它们的生活的宁静。置身此间,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游船前行,水域从开阔逐渐收窄,转入一条水上通道,曲水通幽,这是一片更美的风景。桥如彩虹横跨,船在桥下经过,岸上是通红高耸的池杉,如列队夹道欢迎一般,杉林中间隔有一座座的亭榭。此是冬日,水面残荷连片,枯叶垂首,不免给人以萧瑟感,与艳红热烈的杉林形成比照。
当然,冬日是冬日的景观,如若是七、八月份的盛夏,万荷盛开,碧莲红荷,花色蔽天,船在荷中游,游人岂不都成为了荷花仙子!纵吟放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船行约20多分钟,估约五六里的水程,再靠码头上岸,这就走进了千亩池杉林。杉树是个大家族,有水杉、池杉等等。近水或者在水中生长的这是池杉,冬日的池杉最红最美,红如燃烧的火,美如落日的霞!杉林中有弯弯的木栈道,曲曲弯弯通向远方。
人在杉林中穿行,或疾或徐,就和美丽的落霞融成了一体,而且把静态美变成了动态美。更美的是林中阳光的渗透,冬日的艳阳穿过茂密的红杉林,斜射在林间宁静的水面上,形成朵朵的光晕和长长的光带。人在霞光中,或歌郭舞,哇,一幅美艳的自然风景画,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修饰。
登上20多米高的观景台看林海。夏日去过伊春小兴安岭,看过接天的绿色林海,再看清水潭的林海,是红海,红中也透着绿。人在林梢之上,如浮在海上,如鸟飞在天上,让人遐思远远……
杉林栈道旁,有一块一块的知识牌,设计很精美,图文并茂,和周围环境很和谐。它让你放缓脚步,告诉你湿地水生植物、鸟类和动物的知识。这就是一道知识长廊,科普通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的书也就是这样在行走间读出来的,由此我把我的游记书命名为《行在山水间》。
问:为什么四大家鱼当中没有鲤鱼?原来唐朝皇帝姓李,鲤(李)鱼和皇帝同姓,是皇家鱼,捉到也必须放生。鲤鱼又是喜鱼,是吉祥鱼,“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一步登天!真长知识!
看过放飞野鸭吗?一瞬间,千百只野鸭腾空飞起,呱呱的鸭叫声蔽耳。又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鹜”就是野鸭,千年前的王勃看到的是一只孤零零的野鸭,我们看到的是千百只成群的野鸭!时代不同了,野鸭也要群居了!……
高邮也在苏北的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是苏北的锅底,过去水流不畅,遇雨就成灾,里下河是苏北灾害和贫穷的代表。今天,以里下河为中心的苏北,是新崛起的中国十大“天府”之一,是农耕时代梦中的桃花源。我的游记散文《苏北平原,四月芳菲》,还刊载在今年2月江苏《群众》杂志的“大众学堂”版上。
汪曾祺在世时如果有清水潭湿地公园,如果汪曾祺走进清水潭,他又会为自己的高邮故乡写出什么样的传世之作呢?我游清水潭,匆忙间这篇小文,是给我这个“知高邮者”增加了新的内涵。
美丽高邮!祝福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