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马市是西班牙马略卡岛上最大的城市,帕尔马市位于马略卡岛西部海岸,面积为208.63平方公里,人口为40万。该城市现在还是西班牙巴利阿里自治区的首府。早在公元前一三00——一000年,便有人在这里集体居住。公元前一二三年巴利阿里群岛并入罗马帝国。在九世纪至十三世纪阿拉伯人占领期间,帕尔马市即基本形成了城市规模。一二二九年,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从阿拉伯人手里得到该城,此后便以哥特式风格对城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中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在城市老区又兴建了不少宫殿。一七一五年,马略卡失去了王国的地位,“马略卡人的城市”从此被称为帕尔马。十九世纪至本世纪初,城内古建筑毁坏严重。本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旅馆、住宅及其它现代化建筑增加迅猛,城市仍处于扩建之中。市内教堂、寺院、城堡等文物古迹甚多,海滩平缓干净,海水清洁,是西班牙的最重要旅游胜地之一。帕尔马的四周被白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包裹起来,美丽多姿的景致、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西班牙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个首次来到帕尔马的游客,都会被帕尔马宽阔的海湾曲线、绵长的海滩和气势磅礴的建筑所吸引。帕尔马拥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景点,无论是携带儿童的家庭、度蜜月的夫妇、大自然狂热者、历史爱好者,还是钟情文化的人和音乐爱好者,都能乐在其中!帕尔马市中心的一些历史建筑多为哥特式建筑,这些别具特色的建筑使得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帕尔马老城中心酒店住宿的6天6晚中,我到访过帕尔马大教堂两次,从我住宿在一家修道院改建的酒店,走路到达帕尔马大教堂,需要走10分钟路程,中间是需要穿越古城最繁华的街巷,马车与马车夫成为了帕尔马老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一次我到瓦尔德莫萨小镇结束旅行,想回到帕尔马老城中心的酒店,却连续1个多小时打不到车,于是在一个好心的西班牙大巴司机的帮助下,乘坐城际大巴回到帕尔马市中心的公交总站,从公交总站下车需要走路15分钟左右才能到达我住宿的酒店,这个公交总站与我们国家情况大不一样,我们许多大城市都把公交总站尤其是长途大巴站设在郊区,特别是郊外的高铁站旁边,这样的设置也许考虑到旅客乘坐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连接,方便了许多旅客。我在帕尔马看到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它这个长途大巴总站位于市中心,而且是在地面以下,地面下面有三层,都是从自治区首府帕尔马开往周边城市的大巴的始发和终点站点,也分为出发站层、到达站层,空间分布非常合理。它更加让人惊奇的是,在地面上看不到公交站的任何迹象,也没有什么噪音。一般人们的认知当中,汽车总站、公交总站、火车站、高铁站设置在市中心是大忌,不要说城市规划部门不会这样违反常理,即使通过了各种环评,把这样的高噪音设施建在市中心,恐怕周边的居民要闹翻了天,政府部门的压力也会非常大。但是,我在帕尔马市中心看到的大巴总站颠覆了我的认知,于是我认真地看了一下电子地图,发现我到达的公交总站在地面二层,属于大巴车到达层,出发层在地面下面第三层,地面上面是一个类似公园一样的大型公共绿地。于是我下了大巴车,跟随人流沿自动扶梯来到了地面,看到地面上全是绿草如茵的大片草坪,有规则地种植了很多我也叫不上名字的树木,似乎棕榈树多一些,草坪上安置了不少的长条椅子,椅子上很多不知是本地人还是游客,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有的在喝咖啡,他们喝咖啡的时间有时候很长,一杯咖啡可以喝上一下午。也有的游客干脆脱了上衣,躺在草坪上晒着太阳,也有的仨两知已,坐在草坪上聊天或看书。看到这些景象,谁能想到地面以下是一个大型的交通中心。要说有点噪音,唯一的噪音来源就是大巴车的出入口,这个噪音微不足道,因为大巴车的出口和入口分别在不同的两个方向上,而且这两个地方相距至少500米。这次是我近距离从另外一个方向感受帕尔马古城的氛围。
还有一次,我刻意地从酒店出发,走到酒店正对面的几个街巷,再一探中世纪古城之风。我住的酒店的屋顶露台能够清晰地看到大海以及在海边的帕尔马大教堂,那个方向正对我住宿酒店的正前方,因此,我两次到达帕尔马大教堂都是朝酒店的正前方步行的,应该对那个方向的古城风貌风景有了大概的了解,而在我所住酒店的正后方,也就是地理上的正北方,这一片也是古城的中心,出了酒店门口就是阡陌相间、交错复杂的中世纪古城的风景特色以及一切刻在时空中的古城印记,处处散发出古老文化和历史的味道,我沿着古老的街道、窄窄的小巷慢慢地向前漫步,说是街道其实就是两边都是高大的建筑物,夹杂其中供过去行人步行用的通道,也正好可以通行一辆马车,这在中世纪的时候,这种性质的道路交通也许就能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两边的墙体都保留了古老的印记,墙体全部是石头垒砌建筑的,十分坚固,由于年代久远,墙面上不时有从墙体细缝里渗出的白色钙化物,这种一眼看千年的物质是岁月留下的特有痕迹,房顶不算高,放在今天的城市里也就是一个多层建筑,估计也就6至7层楼那么高,折算成高度也就相当于20至30米高,但是窄窄的小巷里两面都是这么高的墙体,人们穿行其中感觉到非常压抑,无论天空中的阳光多么强烈,太阳光的光线基本照不到小巷的路面上,很多时候人们仿佛走在一线天的山体之中,前面长长的、幽深的、难得看到对面来人的小巷,抬起头来看到头顶上方的一线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来到此地探古访幽的旅行者感觉到走入了古代文明之中,我注视着两边建筑物的构造,根据我已经走过的路线,以及从电子地图上了解的细节,这个地方两边的墙体大部分是教堂和修道院之类的古建筑,在今天的帕尔马古城中保留有许许多多的大小教堂和修道院,这个历史痕迹不容置疑。我在南京探访一些历史古迹的时候,到了鸡鸣寺,看到南朝时代保留下来的众多古迹,那个时候的南朝时代的都城,比今天的南京城要小得多,竟然有大小寺庙480多个。当然经过多少朝代的更迭,能够保留到今天的寺庙也是十足的、货真价实的文化遗产。我今天走在帕尔马古城中,脚踏在这些厚厚的历史烟尘中,注目这些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迹,感慨良久。这些地方也历尽了多少的朝代更替,发生过无数的战争,也发生过不同文明的文化冲突,但是这些不同时期的古建筑能保留到今天,大概率就是一种文明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就像今天我们倡导的传承中华文明的做法,我们要像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去保护、去传承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固然是伟大的,我们也尊重其他一切文明,做到文化交流、各种文明互鉴。我走在这样的古老街巷中,有时候走到古街巷的尽头,迎面又碰到前方是一个丁字路口或者是十字路口,我也漫无目的地不知道到底是向左边拐,还是向右边拐,反正出来就是感觉、感受一下古街巷的历史气息的,随便吧!也不知道走过了几个这样的街巷,有时候半天都遇不到一个对面来的行人,偶尔碰到几个像我这样的旅行者,对着前面的像迷宫一样的巷口指指点点。就在我仿佛就要迷失在这样一个古老街巷交织的现代城市的社会现实中,我依稀看到前面的十字路口亮光突然强烈了许多,也从那个方向传来了由远而近的人声嘈杂的背景声,我于是加快脚步,朝着那个方向快步走去,不到100米,又有一个十字路口,我快步走向那个路口,直接朝那个强烈的亮光方向走去,过了这个十字路口不到20米就是一条十分热闹的马路,马路双向四车道,靠近中心线的两则马路有往来的公共交通车,还有为数不多的小汽车,两边的建筑高度都差不多,估计建筑年代仅仅只有200至300年,跟我刚才在小街巷里遇到的上千年的古建筑明显能看出年代的差别与判断标志的不同。临街一面的墙面上能看出安装了许多窗户,窗户错落有致,很有规则,而且都是木质窗户,窗户都油漆成绿色,窗台外似乎是统一都有绿色植物装点风景,窗户的四周全部是石材做成的窗户边周,边周四面安装木质边框,看上去都是古色古香的味道。有的窗户外面伸出五颜六色的旗帜,这种旗帜我不知道是否是他们国家的国旗还是自治区的区旗,或者是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活动安排。正在我站在马路边缘观察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传到我的耳边,我转头向着后面看去,一辆古老的马车在靠近路边一则的马路上行驶,马车后面有两排座位,一侧座位在马车夫后面,坐着两位游客,还有一排座位在对面,正对着马的前进方向,坐着一位老年的男乘客,他们的神情悠闲自得,旁边的汽车行驶而过,仿佛与他们毫无关系。马车夫是一个中年男人,穿着棕色的西装,头戴棕色礼帽,独自驾着车,我从旁边看,从马车夫驾车的姿态、他的穿着、以及他此时此刻的一举一动,感觉这个马车夫很高贵的样子,想必坐他的马车费用不会低。我再注视这条在帕尔马老城中心地带属于比较现代化的宽阔马路,发现马路路面上铺就的现代化路面十分平整,用的是现代的柏油路面,除了建筑还是古建筑外,路面两则的路灯十分古朴典雅。我来不及多观察,因为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还是很多的,交通安全需要放在首位。我随即来到沿街的商铺,这个长长的街道两则的商铺很是特别,逛街的行人和购物的游客不需要走在街道边缘来寻找商铺,这条街道的所有商铺藏在里面,我观察到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位于底层也就是一层全部是商铺,商铺面临街道的一面大约有3米左右是架空层,相当于风雨连廊,行人和游客走在这个连廊里,刮风下雨也没有任何影响,所有商铺还在连廊的里面,这些商家一家紧靠一家,客人走在连廊里,根本就不需要走到马路上,确保了自身安全,马路上的车辆基本不会遇到行人,除非在人行道口。这种设计我感觉到十分科学也特别人性化。这样的设计让我想到了我国海南省海口市的老街骑楼,还有我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游览时,发现沿河两侧的商铺也是有这样的风雨连廊构成,游客走在连廊里,任凭外面风吹雨打,也不担心自已淋雨,连廊外侧是河道,内侧就是一家接一家的沿河居民的房屋和商铺,逛街也方便,购物更方便。今天我在帕尔马古城中看到这样非常人性化又十分实用的设计,感觉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相同的。也许帕尔马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在这些连廊的里面的商铺中,一家接一家的商铺大都都是经营高档奢侈品的商家,这里我看到很多欧美游客进进出出,手提大包小包。我走在连廊里,尽管天气很好,阳光灿烂,地中海的阳光晒在人们身上,也没有感觉到多么热,也许9月底的气候非常适宜人们外出度假,不同肤色的人群一波接一波,我从这些旅客的外貌大致判断,还是来自德国、英国这些欧美国家的游客居多一些。我尤其注意连廊里的走道,里面是一尘不染,非常干净,看不到一点点的垃圾,就是连一片碎纸都没有看到,路面洁净发光,用得是各种各样的石材切片拼接成的规则平面,而石材是各种颜色的真石头,切成不规则的片状,再用石磨机磨成一个整体表面,这样的石材路面花纹极其精美,为了达到防滑效果,路政部门或者管理部门似乎用了一层蜡质材料进行专门养护,游人走在路面上有一层阻尼力,走路非常轻松舒适,根本不用担心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