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粽情绵绵忆娘恩

发布时间:2023-05-16    作者:张礼忠

故乡地处冀中平原,自古以来盛产五谷杂粮:高粱、麦、豆。其中又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酒、做等,也是故乡人们端午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大与红搭配,包出的粽子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幼时,母亲喜欢按节气过日子,谷雨”刚过,暖还寒,母亲就告诉我们,春天虽日渐暖,但还有倒春寒,必须过了端午才能收冬衣。于是孩子们开始盯着日历上的节气,盼着早日转暖,不仅为了尽快脱掉冬衣,更重要的是盼着端午节快点到来,好享用母亲亲手包的粽子。

母亲没有文化,但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父亲在天津务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团聚。母亲承担了全部家务,不仅如此,还要打理五亩耕地,每天得脚不沾地,但毫无怨言。每逢过端午节便开始忙碌起来,采粽叶、泡红米、洗红、包粽子,煮粽子,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兄妹5人则蹲在锅炉旁苦粽子出锅,七嘴八舌问亲:娘,粽子好了没?

等我们看到满脸汗水的老娘在白气蒸腾中,用竹筷把粽子从锅中捞起时,急不可待地争抢而食,对平时吃糠咽菜的我们而言,粽子称得上是难得的美食,不时夸张地惊叹:这粽子真甜呀!”老娘也是一脸幸福相,看到孩子们吃得高兴,又学会了包红豆粽、豆沙蜜枣粽等。家里的端午将随着母亲手艺的精进和家中生活的改善,逐渐变得花样繁多,让全家人大口福。

吃粽子的重头戏才落幕,母亲又给我讲起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她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丈夫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好人,因受奸人害,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泪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母亲一席话胜读10年书,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母亲是包粽子的能手,至今我还记得,母亲包的粽子个儿不大,底座是长方形的,上面是圆锥形,尖尖的,看上去既稳重又秀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羊角粽吧。母亲还把芦叶撕成一条条,编织起来,包成一个小三角体,状如香袋、小巧玲珑。粽子煮熟后,穿上线,给我们挂在胸前,预示着五谷丰登。

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推移,很多往事俱已淡忘,然而幼时的端午节吃粽子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记忆,它的深远、它的风韵,它的浪漫,永远是我心中的童话。清闹渔歌响,风和角”唐代诗人郑谷的诗吟咏了端午佳节的盛况,流传千古源远流长。我永远怀念我那心灵手巧勤劳的老娘和她包的粽子。母用它滋养了我们的童年,线香粽密密缠绕,不尽的是老娘无尽的深情。如今老娘但每年的此时此刻我都会听到老娘祥的叮咛天气慢慢热了,可不贪凉,端午吃了粽子,才能收冬衣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