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卖冰糖葫芦的岳父

发布时间:2024-02-21    作者:张礼忠

岳父大名裴桂兴,是一个地道的老农民。一生过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耕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遇有灾荒,有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乞讨为生。但他却生了一个好女儿,即我的贤妻裴艳丽。她自小聪明伶俐,才貌双全,岳父岳母视若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拍掉了。岳父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决不能让爱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学了一门手艺:做冰糖葫芦。利用农闲时刻到县城走街串巷,到处吆喝,把赚来的钱供女儿上学。

岳父做糖葫芦十分认真,先是把山楂洗干净,再用小刀把山楂的籽儿一个一个地挖去。再把这些山楂一个个地串在竹签上,这就是一串串没穿糖衣的糖葫芦。接着找一块平整的石板,刷洗干净,再叠一个小灶,放一口小锅在石板旁边,然后就开始熬“糖稀”。一柄木勺在岳父手中慢慢搅动,这时糖稀的颜色也逐步变深,渐渐由颗粒状的冰糖化成了黏稠的糊状糖稀,并泛起小小的小细泡,在糖液中翻滚,山楂开始穿上了一层糖衣。然后,“啪”的一声,把挂了糖的糖葫芦摔到旁边的干净的木板上,糖葫芦就做成了。

一切结束后,岳父又把葫芦插到预先做好的草把上,就这样,一串串红艳艳的糖葫芦,披挂着淡黄透亮的糖衣,散发着柔和诱人的甜蜜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岳父卖糖葫芦很会选择时机,每逢集市或逢年过节,生意最红火。

岳父虽然目不识丁,但颇有经商头脑,常在庙会、集市招摇过市,如过了春节,在元宵节之前,村干部会请剧团来村里唱几天大戏。锣鼓家竹一敲,京剧、河北梆子剧团会演五天大戏。京胡、二胡吱吱一响,什么《三娘教子》《墙头记》《红鬃烈马》《孙悟空大闹天宫》呀,就开始婉转悠扬地唱上了。戏台前人头涌动,孩子们听不懂戏,便追逐戏嘻,看到有卖水糖葫芦的,便一拥而上,非要爹娘买一串吃吃,生意非常红火。有时,岳父扛着“草木棒子”来叫卖,高喊一声“冰糖葫芦来啦!”带着磁性的叫卖声,并不逊于戏台上演员的唱腔,孩子们听了口水都流了下来。有的上学的小学生则用稚嫩的童声唱道:“都说冰糖葫芦酸,酸汁里面裹着甜,一串串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就这样,岳父一边农耕,一边卖冰糖葫芦,撑起了这个贫穷的家,并把爱女养大成人,考入河北省立安园中学,15岁加入共产党,并担任了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 毕业后又考入了河北省立定县师范专科学校,因品学兼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被破格分配到保定市教育局任文教干事,(这是全校唯一从政的毕业生)。58年大跃进时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又被分配到大跃进全国先进单位徐水县委组织部工作,内定为接班人。1970年因符合随军条件,调入南京雨花区工作。先后担任公社书记、雨花区纪委副书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群众誉为“女包公”。

岳父的汗没有白流,他的育女经受到了家乡人们的高度赞扬。我也曾赋诗赞之:“善贾千蚨集,勤耕五谷丰。”

正当全家迎来幸福的时刻,岳父却突然病逝,年仅65岁,令人肝肠痛断。他去世后,我特赋诗一首悼念之:《七律·哭岳父》:“大哭一声泪满腮,以泪洗面难释怀。誉尊有方教独女,感天动地传千载。天年难永违人意,恩情长存永不衰。驾鹤西游赴天国,欣留玉阙伴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