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独居陋室享清福

发布时间:2020-08-03    作者:张礼忠

老伴仙逝后,我成了独居老人。虽有一双儿女,但他们已“自立门户”,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说,我现在算是独居老人,并已列入社区“独老”名单。

我的朋友当中也有很多人一个人生活,有的是丈夫去世,有的是妻子去世,甚至有四、五十岁的女性,宣称已经不需要男人只要小猫就行。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已经不依靠别人而在经济上实现了独立。他们体会到了一个人生活的潇洒自在,也许就会嫌弃与别人一起生活带来的麻烦。

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我也终于认识到,相较于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家庭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家庭是由宽松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集合。纵使血脉相连,纵使共同立下结婚誓言,除自己之外的人,都可以将其看作“他人”。一位哲人预言: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

日本国宝级别名医日夜原重明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他在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我其实对自己一知半解,我只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个部分。”基于此种想法,他想写一本书留给世人。那时,他身体状况已经相当糟糕了,但他依然挤出大量时间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书。这本书就是如今备受人们追捧的《活好》。

“您怕死吗?”这是书里的第一个问题。日野的回答是:“您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已经怕的要命了。说实话,我是距离死亡最近的人,因为周围的人都比我年轻得多,但是我依然会努力地活下去。”

无独有偶,国家大师叶曼百岁之后这样描述自己:“我现在的状态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意思是,我随时都可以死,但是我每天都在努力活着。

怎样才能做到“活好”?作为独居老人,我的感悟是:“独居老翁善休闲,多趣养生益延年。挥毫临摹颜柳帖,醉心吟咏李杜篇。激情翰墨心神定,增加益智学先贤。老有所为自寻乐,返老孩童天地间。”老伴仙逝后,我不断调整心态,抛弃了一场“拖累”,甚至婉拒了一位善良女士“并家养老”的追求,决心一个人好好活着,安度余生。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咏老诗》中所说:“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饱饭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意思是说,房子再多,晚上只能睡一间。车马再多,也不能同时骑两匹。像我这样过老年生活,在老年人中占大多数。但像我这样对生活抱有知足心的,一百个老人里未必有一个。不追求物欲、知足常乐,构成了白居易晚年生活的主旋律。仿效先贤,使我找到了“独居陋室享清福”的养生之术,并对淡定安静的老年生活自满自足。

目前,对独居老人如何养老,有两种观点:一是提倡独居老人再婚,重建二人世界。二是主张“一个人生活”,安享清福。窃以为,再婚虽好,但很难找到理想的伴侣,而且还会引发诸多矛盾,如家产继承、经济支配、养老方式等,解决不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导致不欢而散。所以,反而不如一个恶人生活潇洒自在,有利养生。正所谓“超然物外养身心,绝虑忘忧合至真。无怨无求无愧事,有诗有知音。悟取无正争为明士,孑然一身成仙人。”所以,我认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过好一个人的生活,不失为延缓衰老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