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杜牧诗魂归江南

发布时间:2020-11-09    作者:张礼忠

有人说,江南是杜牧的。对此,我颇为不解。他明明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怎么成了“杜牧的江南”?我翻阅了有关资料才弄明白其中的缘由:那就是杜牧的江南诗缘,是杜牧的诗让江南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晚唐的江南和全国一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再也看不到“贞观之治”万民同乐、百国来朝的盛况。大地一片寂寥,就如淅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盎然的清晰;又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云飘飘的杜牧。在清明时节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踏踏走过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起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云,错把江南做故乡。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了一片灵秀、一片浪漫。正如他在《江南春》一诗中所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行走在江南,杜牧风神潇洒,志气昂扬。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得极致,诗的栖息地,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他吟咏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暖,草木含春。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可见,杜牧深得江南三味。春风十里,柳絮飘飘。有哪一缕春光,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不过,江南虽美,杜牧并不想隐居于江南山水,在小桥流水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类美妙,也不能让他沉醉,“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尘埃”当他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日夜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诗人,怆然泪下。正如他在《清明》一诗中所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值清明,客居江南的杜牧难免生出思乡之情。绵绵春雨,更引起他的愁绪。这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找个酒店,歇歇脚,避避雨,喝上几蛊消消愁。牧童遥指杏花村,随着牧童这一指,诗词的感情色彩便豁然明朗起来。以后的情况都留给我们去想象了。

总之,江安安慰着杜牧,杜牧,沉醉于江南。他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持一把凉扇,笑扑流莹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赏秦淮月光。在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发表了“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吟唱。

杜牧的古诗豪健跌宕,近体诗清俊生动,尤以写情抒情的七言绝句最为情韵丰富,意境深远,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写将江南的诗篇,更是脍炙人口,如《江南春》、《泊秦淮》、《清明》、《秋夕》、《山行》、《过华清宫》、《寄扬州倝绰判官》等堪称绝世名篇。正是他来到江南后写的诗篇,让锦绣江南流光溢彩,故,有人说:“江南,是杜牧的”,我感同身受,啧啧称道,更让我这个从远方迁居江南的老翁感到自豪,因为我也沉醉在杜牧的江南诗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