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养生

春捂秋冻

发布时间:2017-11-22    作者:张丁

古人的养生保健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都是过渡季节,但两个季节还是有差异。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在温度上,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而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了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的温度还是比较低。
    另外,春季的气温变化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如果春季遇热就脱棉衣,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宜多“捂”些时候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过早地脱棉衣,对春季养生保健不利;秋季刚开始转冷,寒冷的日子还在后面。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助。                                                                                                                                                               “春捂”捂到什么时候,民间常常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
   “秋冻”冻到什么时候,首先要看天气,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不明显,不需要匆忙加衣服。仲秋气温开始下降,随凉不甚寒,这是“秋冻”最佳时期,穿衣要有所控制,要有意识让身体冻一冻。到十月中下旬,晚秋时节,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此时如不及时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不请自来。还有一下几种慢性疾病者千万别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患者  秋天是胃病多发季节,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复发。
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症等病史的人不宜“秋冻”,因寒冷会对气道产生不良刺激,诱发气道、气管、小支气管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患者  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遇冷使病加重。
此外,身体调节功能差的老人、小孩也不宜秋冻。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玄武五所     张丁(张润德  丁秀蓉)